弥勒火车站小巷子,弥勒火车站旁的小胡同
那天下午,我无意中拐进了弥勒火车站旁边那条小巷子。说真的,要不是赶时间抄近路,我可能永远都不会注意到这个藏在喧闹车站身后的角落。
刚走进去,光线就暗了下来。火车站广场上那些吵人的喇叭声,好像突然被什么东西过滤掉了,变得朦朦胧胧的。巷子不宽,两边是些老旧的居民楼,阳台上晾着五颜六色的衣服,偶尔还有几盆绿萝从栏杆缝隙里探出头来。
我放慢脚步,听见自己鞋底摩擦石板的声音。这和几分钟前在火车站里被人流推着走的感觉完全不同——在那里,每个人都行色匆匆,脸上写着“赶时间”叁个字。而这条弥勒火车站旁的小胡同,却像被时光遗忘了一样,有自己的节奏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越往里走,生活的痕迹就越明显。有个大叔坐在自家门口的小凳子上修自行车,手摇风扇慢悠悠地转着。再往前走几步,飘来一阵饭菜香,大概是哪家开始在准备晚饭了。
说真的,这让我想起老家的那条巷子。虽然地方不同,但这种巷子特有的亲切感却一模一样。在弥勒火车站小巷子的深处,我甚至发现了一家小卖部,玻璃柜台里摆着些小时候常见的零食。老板娘正低头织毛衣,听到脚步声才抬起头,朝我笑了笑。
我买一瓶水,靠在柜台边和她聊了几句。她说在这儿住了叁十多年,见证了火车站从很小的地方变成现在这样。“但咱们这条巷子没怎么变,”她语气里带着点自豪,“还是老样子。”
继续往前,巷子开始拐弯。我注意到墙根处有几个老人在下象棋,旁边还围着两叁个观战的。他们谁也没说话,完全沉浸在楚河汉界的世界里。偶尔有自行车铃铛响起,骑车人也不着急,慢悠悠地从他们身边绕过。
这种感觉很奇妙——就在火车站背后,隔着一排建筑,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。一边是人们匆匆路过的地方,另一边却是有人实实在在地生活着。
巷子快到尽头时,我听见火车鸣笛的声音,但在这里听起来不再刺耳,反而像是背景音乐。阳光斜斜地照进来,把斑驳的墙面染成了金色。
走出巷口,重新回到喧闹的街道上,我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。那条弥勒火车站旁的小胡同安静地待在那里,像个保守秘密的老人。我想,下次再来弥勒,我可能还会特意走一走这条小巷子。不是为了抄近路,就是想再看看这种慢慢生活的样子。
回程的火车上,我一直在想,每个城市大概都有这样的地方吧——就在那些人来人往的交通枢纽旁边,藏着不为人知的生活角落。它们可能不起眼,但却保留着一个地方最真实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