巩义品茶教室工作坊,巩义茶艺学习体验班
这几天路过文化宫,总能看到“巩义品茶教室工作坊”的浅绿色招牌。说来也巧,上周朋友硬拉我去参加了他们的“巩义茶艺学习体验班”,没想到这一去,倒让我这个平时只懂牛饮的人开了眼界。
教室布置得挺别致,原木茶桌上摆着大大小小的茶具。授课的李老师穿着棉麻衫子,说话慢悠悠的:“咱们今天不搞那些高深莫测的,就聊聊怎么把日常的茶喝明白。”她拿起盖碗示范冲泡动作,手腕轻轻一转,茶水划出漂亮的弧线,“你看,这动作不像在给茶汤按摩吗?”
从烫杯开始的故事
李老师让我们先闻干茶香。凑近白瓷茶荷时,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铁皮茶罐——原来茶香会带着记忆的温度。旁边的大姐忍不住问:“我平时都用保温杯泡龙井,是不是糟蹋了好茶叶?”这话引得大家都笑起来。
“哪有什么糟蹋不糟蹋的,”李老师边温杯边说,“不过要是用玻璃杯泡龙井,看着叶片慢慢舒展,像不像看一场水中芭蕾?”她接着演示如何用盖碗出汤,有个小伙子手忙脚乱被蒸汽熏了下,老师打趣道:“盖碗这物件啊,你温柔待它,它便温柔待你。”
当我们亲手泡出第一道茶时,整个教室突然安静下来。只有茶水注入公杯的潺潺声,伴着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。这种宁静很特别,不是死寂,而是像溪水流过石头那样的自然声响。
茶汤里的烟火气
后半场我们尝了叁种茶。最让人意外的是当地产的野茶,味道带着山涧的清冽。坐在角落的老爷子抿了一口,眯起眼睛:“这味儿让我想起年轻时在林场干活,歇脚时喝的大碗茶。”他说话时,阳光正透过窗棂照在茶汤上,晃出细碎的金光。
李老师这时候才提起水温的讲究:“其实记住大概就行,嫩茶怕烫,老茶要沸。就像炒青菜得大火快炒,炖肉得小火慢煨——”她突然停下来闻了闻空气,“诶?谁泡的滇红这么香,有蜜糖味儿了。”原来是对小情侣按她刚才教的方法,正小心翼翼地控制着浸泡时间。
离开时每人收到个小锦囊,里面装着几包茶样。宣传页上印着下期巩义品茶教室工作坊的内容,朋友戳戳我:“下次还来呗?我看你刚才盯茶叶舒展的样子,眼睛都直了。”我低头看看手里记满笔记的本子,忽然觉得,原来喝茶不只是喝茶,是你给自己留出的一段慢时光。
现在每天早晨泡茶,我都会想起体验班那个充满茶香的下午。盖碗端起时,蒸汽模糊了眼镜片,却让心里的某些东西变得清晰。或许这就是巩义茶艺学习体验班最特别的礼物——它把茶从货架上的商品,变成了握在手里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