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屯水磨工作室喝茶,北屯水磨坊品茗闲叙
北屯河边的水磨坊吱呀作响,像是与流淌的河水说着悄悄话。这座老作坊改造成工作室后,竟成了我们这群人最爱的喝茶去处。
推开木门,石磨槽里养着的铜钱草正探出嫩绿的脑袋。主人老陈坐在茶台前,慢悠悠地烫着紫砂壶。“今天喝漳平水仙,”他抬头笑笑,“这茶啊,像咱们这的老房子,越陈越有味道。”
茶香里的旧时光
茶汤橙黄清亮,带着淡淡的桂花香。隔壁做陶艺的小王捧着杯子感叹:“在这儿喝茶就是舒服,水磨转动的节奏,比手机里的白噪音治愈多了。”可不嘛,古老的北屯水磨工作室喝茶体验,总能把人从忙碌中拉回来。
老陈往窗外指了指:“我小时候,这座水磨坊还在磨面粉呢。现在改成了工作室,石磨不磨面了,改‘磨’时间了。”大家都笑起来。确实,在这儿呆上半天,时光仿佛被石磨慢慢碾过,变得细腻又绵长。
做布艺设计的林姐常说来这儿找灵感。她说布料需要呼吸,创意也是。“盯着水车转几圈,比苦思冥想管用。”她最近的作品里,还真有水波纹的纹样。
当老手艺遇见新创意
最有趣的是,老陈会把茶渣晒干了,让我们带回去当植物肥料或是除味包。他说这叫“物尽其用”,就像这间老作坊,虽然不磨面了,却以另一种方式活着。
下午叁点,阳光斜斜地照进木窗,在水磨坊改造的工作室里,茶香混着木头的味道,让人昏昏欲睡。这种北屯水磨坊品茗闲叙的午后,成了我们这群人共同的享受。老陈偶尔会讲起他爷爷经营磨坊时的故事,那些对于粮食和生活的往事,配着茶香,格外动人。
我记得有个下雨天,雨水顺着青瓦滴进水槽。老陈突然说:“你们听,这雨声加水声,是不是比什么音乐都好听?”那一刻,大家真的都安静下来,听着自然的演奏。
其实想想,现代人缺的不是时间,而是这种让时间慢下来的地方。在北屯水磨工作室喝茶,喝的不仅是茶,更是一种生活的节奏。手机静音了,心思却活络起来。难怪画家老李说,他一半的创作草图都是在这儿画的。
黄昏时分,大家陆续离开。老陈总是站在门口送客,说明天有新茶到。走出院子回头望,水车还在转着,像永远不会停下的时光。这座老磨坊,如今用茶香延续着它的故事,而我们,都成了故事里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