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棱火车站附近站街,车站周边街巷
站台外的烟火气
每次路过穆棱火车站,总会不自觉地朝那片老街区多看几眼。这会儿刚过下午四点,站前广场上拖着行李箱的旅客叁叁两两地走着,而一拐进旁边的巷子,时间好像突然就慢了下来。
巷口修自行车的老张跟我挺熟,手里的扳手不停活儿,头也不抬地跟我搭话:“又过来转转?”我应了一声,站在他摊子前看会儿热闹。有个大妈推着买菜的小车经过,车轱辘在石板路上咯噔咯噔地响,她扯着嗓子跟杂货店老板讨价还价,就为了那几毛钱的差价。
这条穆棱火车站附近站街,说是个“街”,其实也就是两排老楼夹着的一条窄道。楼房怕是比我年纪都大,墙皮有些剥落,露出里面砖头的颜色。二楼窗户外面伸出来长长的晾衣杆,挂着的衣服在微风里轻轻晃动,像在跟过路的人打招呼。
再往里走,香味就飘过来了。王姐的煎饼摊前总是围着一圈人,她那铁板擦得锃亮,面糊往上一倒,刺啦一声,香味就冒出来了。“多加个蛋?”她问熟客,手上动作一点没停。旁边卖水果的小贩不甘示弱,扯着嗓子吆喝:“本地香瓜,不甜不要钱!”
车站周边街巷就是这样,总有种说不出的热闹。五金店的老板把货摆到了门外边,锅碗瓢盆堆成了小山;理发店里老师傅正给老主顾修面,热毛巾敷在脸上,客人舒服得直哼哼。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场景,拼在一起却格外和谐。
老街的日与夜
天黑之后,这条街又换了副模样。路灯不算太亮,勉强能把路照亮。几家小餐馆把桌椅摆到了门外,炒菜的香味飘得满街都是。刚下火车的旅客拖着行李直接坐下来,先吃口热乎的再回家。老板一边颠勺一边跟客人聊天:“还是老样子?”
巷子深处有家开了二十年的修表铺,李师傅还守着那个小门面。他说这条穆棱火车站附近站街变化太大了,好多老邻居搬走了,又来了新租客。“但不管人怎么变,火车站在这儿,这条街就倒不了。”他扶了扶眼镜,手里的镊子轻轻夹起一个比米粒还小的齿轮。
确实,车站周边街巷好像永远不缺人气。晚上八九点钟,网吧里坐满了刚下班的年轻人,便利店亮着灯,外卖小哥进进出出。住在楼上的人家窗户里透出灯光,偶尔能听见炒菜声和电视声。
站在这条街上,能同时听见火车进站的汽笛声和街坊邻居的闲聊声。这两种声音混在一起,让人觉得既在旅途,又回到了家。火车站把天南地北的人带到这里,而这条街用最朴实的方式迎接他们——一碗热汤,一个煎饼,或者只是一句“来了啊”的问候。
老张收摊前跟我说,他在这修了十五年车,看过太多故事。有情侣在这里告别,有家人在这里重逢,更多的是匆匆过客,买个面包、问个路,然后又消失在火车站的方向。“这条街啊,”他拍拍身上的灰,“就是火车站的另一面,没那么光鲜,但实在。”
我离开时回头看了看,夜色中的穆棱火车站附近站街依然亮着零零星星的灯火。明天一早,这里又会迎来新的一天,新的面孔,新的故事。而这条老街道,还是会用它熟悉的方式,继续陪伴着每一个路过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