汝州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,学生50元叁小时通话服务
这几天,小区的家长群里都在传一件事:汝州有个初中生,推出了一项特别的服务——50块钱,陪你聊叁个小时电话。刚开始看到这个消息,我第一反应是,这孩子是不是想钱想疯了?
隔壁楼的李姐告诉我,她儿子班上好几个同学都试过了。“你说奇怪不奇怪,我儿子平时跟我多说两句话都嫌烦,上周居然偷偷攒了零花钱,去买了这个通话服务。”李姐说着直摇头,“回来后还特别高兴,说那个学长特别懂他。”
一场意外的对话
出于好奇,我托人联系上了这位初中生。接电话的声音听起来确实很年轻,但说话条理清晰。“我就是觉得,很多同学都有烦恼,但没人愿意认真听他们说话。”他在电话那头顿了顿,“父母总是忙着讲道理,老师关心成绩,同学之间又互相比较。其实,大家需要的可能就是一个能安静听他们说话的人。”
我问他怎么想到收费50元。他笑了:“要是免费,大家可能就觉得不重视了。收点钱,他们才会认真对待这次交流。而且,这叁个小时里,我真的完全属于他们,想聊什么都可以——学习压力、暗恋心事、和爸妈的矛盾,什么都行。”
说实话,听他这么一说,我突然有点理解了。现在的孩子压力确实大,光是看着他们每天背着那么沉的书包早出晚归,就知道不容易。这个汝州初中生提供的服务,说白了就是在卖“被理解的感觉”。
不只是通话那么简单
有个初二的女生告诉我,她之所以选择这项学生50元叁小时通话服务,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能倾诉的人。“我跟那个学长说了我在班上被孤立的事,他没有像大人那样说‘你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’,而是分享了类似的经历。那一刻,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些问题。”
另一个买过服务的男生说得更直接:“五十块钱,换来叁个小时不用伪装成好学生的样子,值了。”这话听着让人心疼,却也道出了现在不少孩子的心声。
不过,这件事也在家长中间引发了争议。有人认为这是变相的投机取巧,担心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;也有人觉得,如果孩子真的能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别人,同时赚点零花钱,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
那位提供服务的初中生倒是看得很开:“我知道有人不理解,但这确实是我认真在做的事。每次通话结束后,听到对方说‘感觉好多了’,我就觉得特别值得。”他还透露,已经有两个同学在征得家长同意后,也开始提供类似的服务了。
仔细想想,这件事背后反映的问题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。孩子们愿意花钱买倾听,是不是说明我们的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在情感沟通这块做得还不够?当孩子宁愿找陌生人倾诉,也不愿跟父母老师说心里话时,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?
当然,这个汝州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的服务能走多远还不好说。但它确实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现在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渴望——被听见、被理解、被平等对待。或许,我们该关注的不是那五十块钱值不值,而是为什么这样的服务会有市场。
放下电话,我不由得想起自己上初中那会儿。那时候虽然没有手机,但邻居家的哥哥姐姐总是愿意听我们说话。现在想想,那份被倾听的温暖,可能才是成长中最珍贵的礼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