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宾学院外援女,学院外来女生资源
最近走在校园里,总能看到几个陌生面孔的女生夹在人群中。她们背着各式各样的书包,却很少和本校学生交流。说来也怪,这些女生总能在上课铃响前五分钟准时出现在教学楼门口,下课又像阵风似的消失在林荫道尽头。
食堂张阿姨一边舀着红烧肉,一边和我唠嗑:“这些姑娘啊,都管她们叫外援女。有的来蹭热门专业课,有的是准备考研来找自习位置的。”她指了指角落,“你看那个穿蓝裙子的,这学期来了不下二十次。”
校园里的特殊风景线
说来也巧,我在选修课《中国戏曲鉴赏》上认识了小林。她戴着黑框眼镜,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。“我是隔壁财经学院的,”她小声说,“我们学校没开这门课,听说王教授讲得特别好,就来蹭课了。”问她怎么进来的,她狡黠一笑:“跟着人流混进来呗,保安都懒得管。”
像小林这样的学院外来女生资源在校园里还真不少。图书馆叁楼的考研专区,至少有十几个固定座位被外校生长期占据。她们通常带着大大的水杯和充电台灯,一坐就是一整天。有时候闭馆音乐响起,她们还会赖着多看十分钟书。
学校西门的奶茶店老板最懂行情:“每到考试周,来找位置的女生能把我这儿挤爆。她们买杯奶茶,一坐就是半天,还经常问我借充电器。”他擦着杯子笑道,“这些外援女啊,比本校生还用功。”
不过这事儿也挺矛盾。教务处的李老师皱着眉头说:“按规定是不允许的,但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,又狠不下心赶人。”他叹了口气,“上周查课,发现有个女生连续来了叁周的市场营销课,比选课的学生出勤率还高。”
记得有次下雨,我在图书馆门口遇见个没带伞的女生。她把书包紧紧抱在怀里,等着雨停。聊天才知道她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,专门跑来查资料写论文。“我们学校图书馆太小了,”她有点不好意思,“这里的专业书特别全。”
这些外援女的到来,倒是给校园添了几分活力。她们行色匆匆,却目标明确;她们沉默寡言,却眼神坚定。或许在某个角落,正有个外地女生在认真记笔记,而她梦想的种子,正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悄悄发芽。
黄昏时分,我又看见几个陌生女生背着书包往校门走去。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渐渐融进来来往往的人群中。明天这个时候,她们大概还会准时出现吧。毕竟对于热爱学习的人来说,好的学习资源就像磁铁,总能吸引着真正需要它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