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树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,玉树汉子常去的僻静小街
这条小巷子藏在玉树新城和老城交界处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两旁是有些年头的藏式土房。要说它有什么特别,其实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——可偏偏成了玉树男人们饭后最爱溜达的地方。
刚下过阵雨,空气里混着泥土和柏树枝的味道。扎西蹲在巷口的白玛茶馆门槛上,捧着搪瓷缸子吹开酥油茶上的热气:“咱们这儿啊,大酒店谈生意太正式,饭馆里喝酒太吵闹。就这条巷子,站着蹲着都自在。”他说话时眼睛眯成两条缝,像是说着什么了不得的秘密。
巷子里的老手艺
往深处走二十来步,六十岁的格桑大叔正在他的银匠铺子里敲敲打打。那块砧板已经被砸出个浅坑,但他从没想过要换。“我爷爷在这打银器,我阿爸在这打银器,现在轮到我了。”他举起刚做好的转经筒吊坠对着光看,“那些年轻人总问我为啥不搬去临街店面,我说你们不懂——”他故意拉长调子,等着你追问。
果然有人接话:“不懂啥?”
格桑大叔嘿嘿一笑:“这条小巷子安静啊,能听见铜铃被风吹动的声音。在临街铺子,只能听见汽车喇叭。”他拿起小锤继续敲打,叮叮当当的声音在巷子里回荡,倒像是给这条巷子配的背景音乐。
再往里走,巷子忽然宽了些,形成个天然的小广场。下午叁四点光景,总会聚集七八个男人。他们不怎么说话,就看着天空发呆,或者传递着一壶青稞酒。偶尔有人说起家里的牦牛生了崽,或者孩子考上了西宁的学校,其他人就举起酒杯示意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开杂货店的才让说:“别处的男人下班了可能去健身房、去酒吧,我们玉树男人没那么多花样,来这条小巷子转转,什么烦心事都能放下。”他指了指巷子尽头那棵系满经幡的老杨树,“在那儿站一会儿,听听风吹经幡的声音,比什么心理医生都管用。”
天色渐暗,巷子里的路灯次第亮起——其实是各家各户自己在门口挂的马灯。暖黄色的光晕在石板路上连成一片,男人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。他们叁叁两两往回走,约好明天再见。
格桑大叔开始收拾他的银匠摊子,边收拾边念叨:“明天要多打几个转经筒,县东头老阿妈说要送给孙子上大学...”扎西把最后一口酥油茶喝完,站起身拍拍裤子:“走喽,明天还这个点来?”
没人应声,但大家都心照不宣——明天,后天,大后天,只要这条小巷子还在,玉树的男人们就会继续来这里。它不是什么旅游景点,也没有惊人风景,就是玉树汉子们生活中最普通却又离不开的那片小天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