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南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,淮南学生百元叁小时通话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4:18:46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在淮南的朋友圈里,有个话题悄悄传开了——初中生之间流行起“100元3小时电话”的服务。刚听说时我也纳闷,这年头谁还缺电话打呢?微信语音不香吗?

直到隔壁邻居家上初二的孩子小磊接了这样的活,我才弄明白怎么回事。小磊同桌的爸妈常年在外地打工,家里就他和奶奶两个人。那孩子性格内向,平时在班里不怎么说话,可每次和小磊通电话,总能聊上好久。

有天放学路上,我碰见小磊正戴着耳机边走边聊。“不是在和同学闲聊,”他后来告诉我,“人家付了100块钱,要我陪他聊叁个小时呢。”

电话那头的故事

仔细打听才知道,这种“淮南学生百元叁小时通话”服务,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。这根本不是商业交易,更像是一种特殊的陪伴。那些买服务的孩子,大多家庭情况特殊——有的父母在外地,有的家里老人听不懂他们的话,有的是刚转学来的新生,在班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。

小磊说,他第一次接单时也很别扭,不知道该聊什么。但电话那头的同学主动打开了话匣子,从新出的游戏皮肤,到数学作业最后那道大题,再到班上谁和谁闹了矛盾...叁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。

“挂电话前,他突然说,‘这是我这周说话最多的一次’。”小磊挠挠头,“那一刻我突然觉得,这100块钱,好像不是为了买聊天,是为了买一种...被听见的感觉?”

说实话,听到这儿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。现在的孩子,表面上什么都不缺,手机、平板、零花钱样样都有,可最缺的居然是有人认真听他们说话。

这种淮南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的现象,悄悄在很多中学里流传。价格都是统一的100元,时间都是叁小时,仿佛商量好似的。有的“熟客”甚至会提前预约,比如月考结束后的晚上,或者周末父母不在家的时候。

隐藏在通话背后的秘密

更让我惊讶的是,这些交易完成得特别讲信用。从来没有出现过赖账或者投诉的情况。小磊的“客户”里有个女孩,每次通话都会认真做笔记,把聊到的趣事记下来,下次接着聊。

“她说,这样才感觉对话是连续的,像真朋友一样。”小磊的语气里带着点自豪,又有点困惑,“可是老师,为什么他们宁愿花钱找人聊天,也不去交真朋友呢?”

这个问题把我问住了。我想了想,可能因为付费的关系反而更简单吧?不用担心被拒绝,不用害怕说错话,反正这叁个小时里,对方会专心听你讲。这种安全感,在真实的同龄人交往中,反而变得奢侈了。

班上有几个孩子知道了这事,第一反应是:“这么贵?不如找我聊,我打八折!”但真有人找上门时,他们又不好意思收钱了。慢慢地,一些免费的聊天小组反而组织了起来。

现在想想,这所谓的淮南学生百元叁小时通话,或许只是孩子们用自己笨拙的方式,在寻找一种连接。用金钱作为媒介,反而让这件事变得理直气壮起来——我不欠你人情,你也不用可怜我,我们各取所需。

前几天路过学校,看见几个孩子围在操场边上热烈地讨论着什么。小磊也在其中,他抬头看见我,远远地挥了挥手。那一刻我在想,也许有一天,这种付费通话会自然消失,因为孩子们终将找到更好的交流方式。但现在,就让它暂时存在吧,毕竟每个人都需要被倾听,需要感觉到自己的话语,落在另一个人的心里。

挂断电话的那一刻,他们支付的100元,买到的或许不只是叁小时的陪伴,更是被理解、被接纳的片刻温暖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连孩子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寻找着情感的栖息地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