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邑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,同窗共进的青春时光
那年初秋,我第一次踏进昌邑中学的校门,梧桐叶正黄得晃眼。教室里坐着五十来个陌生面孔,男生们挤在最后一排交头接耳,女生们则叁叁两两聚在窗前。谁也没想到,这群人会成为彼此青春里最鲜活的注脚。
昌邑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的日子,是从那个飘着粉笔灰的午后开始的。数学老师总爱让男女生轮流上台解题,男生写错的地方女生补上,女生卡壳的步骤男生接着算。起初大家别别扭扭的,直到有次小测验,全班竟然没有一个人不及格。
运动场上的默契
记得校运会的接力赛吗?班长把男女生的顺序反复调整,练了整整叁个星期。最后冲刺时,接力棒在男生掌心擦出红痕,女生撕开嗓子喊哑了声带。当体育委员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,所有人都疯了似的抱在一起跳。那个瞬间,什么男女界限都消失了,只剩下一群少年在九月的阳光下汗涔涔地傻笑。
这种同窗共进的青春时光里,最让人怀念的是晚自习后的操场。不知谁带的头,大家开始结伴夜跑。男生跑外圈,女生跑内圈,脚步声踏碎月光,偶尔传来谁喊“跑不动了”的哀嚎,立即会有叁五个人折返陪着走。有个女生总爱在休息时教男生打太极,说是能缓解跑步酸痛,结果全班都学会了二十四式。
其实哪有什么特别的秘诀,不过是这群少年在朝夕相处中,慢慢读懂了彼此眼里的星光。就像生物课一起养的那盆豌豆,男生负责搭架子,女生记录生长数据,开花那天所有人都围着那抹淡紫色欢呼。后来每个窗台都摆满了植物,教室变成小小的生态园。
现在回想起来,那些看似普通的日常,恰恰是最珍贵的部分。课前互相抽查单词的十分钟,体育课混双比赛的羽毛球,甚至是为了文艺汇演反复排练的合唱。在那些细碎的时光里,我们不知不觉长成了更好的模样——不是谁规定的样子,而是自然而然绽放的姿态。
拍毕业照那天,摄影师喊“叁二一”的时候,站我前排的女生突然回头说:“以后还会有人陪我们差差吗?”整个队伍突然安静下来,然后不知谁先笑了,接着所有人都笑得前仰后合。是啊,这个只有我们懂的词,大概会永远留在昌邑中学的某个角落。
最近翻看旧照片,发现很多画面都模糊了,但那些在走廊擦肩而过的瞬间,在图书馆碰见时无声的微笑,在考场外互相打气的击掌,反而愈发清晰。原来青春最动人的不是某个具体事件,而是所有人共同编织的那张时光的网。
如今各自散落在不同的城市,班级群里还保留着互相提醒天气预报的习惯。就像当年总有人记得提醒值日,记得给请假的人留课堂笔记。这些细小的牵绊,让分别后的日子依然保留着相同的温度。
某个加班的深夜收到老同学的短信,只有四个字:“差差加油。”我对着手机笑了很久。原来有些东西从未离开,它只是换了个方式,继续陪着我们向前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