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州那里有站小巷,湖州那条有站的小巷
湖州那里有站小巷
说起湖州那里有站小巷,老城区的人大概都会露出会心一笑。这条巷子窄得很,两边的屋檐几乎要碰在一起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。为什么叫“有站小巷”呢?我头一回听说时也纳闷,难道巷子里有个车站不成?后来问了住在巷口修鞋的老陈才明白,这名字压根没什么特别含义,就是早年巷口总有人站着闲聊,久而久之大家就这么叫开了。
我第一次拐进这条巷子纯属偶然。那天原本要去衣裳街,走着走着下起毛毛雨,为了躲雨才钻进这条看起来能通到另一头的小巷。没想到这一钻,倒像是闯进了另一个时代。巷子静得出奇,只有雨滴顺着瓦檐滴落的声响,和远处隐约传来的评弹声。有个大妈正坐在自家门槛上择菜,看见我还笑着指了指前面:“往那头走,雨小些。”
这条湖州那条有站的小巷最特别的,是它那种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。巷子深处有家剃头店,老师傅经营了四十多年,用的还是老式推子。隔壁是间裱画店,老师傅戴着老花镜,一坐就是一下午。再往里去,能闻到刚出锅的定胜糕的甜香,那家点心铺连招牌都没有,却总是排着叁五个人。这些店铺藏在巷子里,不显山不露水,却是附近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去处。
住在这条巷子里的,多半是些老湖州。下午叁四点钟,总能看见几个老人家搬着小板凳坐在巷子阴凉处下棋。他们说话带着地道的湖州口音,慢悠悠的,偶尔为一步棋争上几句,没多久又笑开了。有回我听见他们聊起巷子东头那棵梧桐树,说是他们小时候就在那儿了,如今枝叶都快伸到二楼窗户里去了。
要说这条湖州那里有站小巷最热闹的时候,还得是清晨和傍晚。天刚蒙蒙亮,送奶工的自行车铃就在巷子里清脆地响起来。紧接着,各家各户的炊烟袅袅升起,夹杂着煎糍粑的香味。傍晚时分,放学回家的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,他们的笑声在狭窄的巷道里回荡,给这条老巷子注入了勃勃生机。
不过啊,这条巷子也面临着所有老城区共同的困扰。去年夏天那场大雨,巷子积水差点漫进屋里。年轻人大多搬到新区住了,留下的多是恋旧的老人家。巷子西头那家豆腐坊,去年老师傅退休后,儿子不愿接手,只好关了门。每次路过那个紧闭的木门,心里总有些不是滋味。
好在最近听说,社区打算对这条湖州那条有站的小巷进行保护性修缮。不是那种大拆大建的改造,而是修旧如旧,把老巷子的韵味留住。这个消息让老街坊们都很欣慰,毕竟这条巷子承载了太多人的记忆。那个修鞋的老陈说,他在这儿住了六十多年,眼看着巷子从土路变成石板路,看着一代代人在这里出生、长大、老去。
每次穿过这条巷子,我都会放慢脚步。墙角蔓延的青苔,木门上斑驳的漆色,窗台上绽放的月季花,都在诉说着时光的故事。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,就像湖州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,虽然细微,却充满了生命的温度。它不张扬,不喧哗,就那么静静地存在于城市的角落里,成为许多人心中难以割舍的牵挂。
也许有一天,当更多人知道这条湖州那里有站小巷时,它又会迎来新的生机。到那时,希望它依然保留着那份从容与宁静,让每一个走进巷子的人,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最本真、最温暖的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