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阳品茶教室工作坊,贵阳茶艺学习体验坊
推开那扇古色古香的木门,一股清雅的茶香便柔柔地飘了过来。这里不是高深的学术殿堂,而是我们人人都能参与的“贵阳品茶教室工作坊”。说来有趣,以前总觉得品茶是件挺玄乎的事,得正襟危坐,还得记住一大堆听不懂的名词。可在这里,老师第一句话就让我放松了下来:“咱们今天啊,就是来跟茶叶交个朋友的。”
穿着棉麻衣服的老师笑起来眼睛弯弯的,她不像在讲课,倒像在和你聊家常。“你看这片都匀毛尖,”她轻轻捏起几根茶叶放在掌心,“它们卷曲的样子,是不是很像鱼钩?这可是我们贵州山水的精华。”我凑近了仔细看,还真是!原来茶叶不只是干枯的叶子,每一片都有它自己的故事。
亲手泡一壶属于自己的茶
理论说再多,不如亲手试一试。在“贵阳茶艺学习体验坊”的实操环节,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“看茶泡茶”。水温这件事,以前我可从没在意过,总觉得水烧开了就行。没想到,绿茶不能用沸水,会把娇嫩的叶片烫坏;而红茶呢,反而需要高温才能激发出它的醇厚。
我小心翼翼地把85度的水沿着杯壁缓缓注入,看着茶叶在玻璃杯中慢慢舒展、旋转、下沉,这个过程莫名地让人心安。原来泡茶不只是在做一杯饮料,更像是在完成一件小小的艺术品。当我把第一泡茶端到鼻尖轻嗅,那股鲜灵的豆香味,让我这个平时只喝瓶装茶饮料的人瞬间开了窍。
旁边一位大姐也是第一次来,她泡的茶味道总是不对劲。老师走过来看了看,笑着说:“你是不是心里着急了?茶能感受到你的心情呢。”这话听着有点玄,但确实,当我放慢动作,静下心来,接下来泡的那一杯,味道真的柔和了许多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工作坊的后半段,我们围坐成一圈,各自品尝刚才泡的茶。没有严肃的评比,只有轻松的交流。“我这杯好像苦了点。”“我倒是觉得回甘很明显。”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像是认识了很久的朋友。
老师偶尔会插几句话,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杯茶会发涩,那杯茶为什么特别鲜。但她说的最多的却是:“你们觉得好喝,就是最好的茶。”这句话一下子打消了我对“正宗”二字的紧张感。
窗外是贵阳午后柔和的阳光,屋里飘着淡淡的茶香,时间在这里好像特意放慢了脚步。我突然想起,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安安静静地坐下来,专注地做一件事了。手机放在一旁,消息提示音偶尔响起,却不再能轻易打断这份宁静。
临走时,老师送给我们每人一小包本地的湄潭翠芽。“回家照着今天的方法泡,味道应该不会差。”她眨眨眼,像个分享秘密的小伙伴。我带着那包茶叶,也带着一下午的充实感踏上归途。
如今每个周末的下午,我都会给自己留出一段喝茶的时间。不再是机械地解渴,而是真正地享受这个过程。水温、时间、手法,这些曾经陌生的词汇,现在已经成了生活里的小确幸。如果你也在贵阳,不妨来这个品茶教室坐坐,说不定,你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杯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