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冈学生品茶工作室,黄冈学子茶艺交流空间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4:51:38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路过学校后街,发现转角新开了一家挺特别的店——黄冈学生品茶工作室。说真的,第一次看到这个招牌时我心里直嘀咕:现在学生都这么讲究了吗?喝茶就喝茶,还专门弄个工作室?

推开玻璃门,桂花乌龙的香气就飘了过来。几个穿校服的学弟正围着长桌烫茶杯,动作虽然生涩但特别认真。穿汉服的学姐笑着递来一杯凤凰单丛:“试试看?这是潮汕同学老家带来的。”

茶香里的青春故事

店主是文学院大四的学长,他说创办这个空间纯属偶然。去年中秋茶话会,他把自己从武夷山带来的正山小种分给留学生尝,没想到韩国留学生竟掏出手机录制泡茶过程,说要把这种东方美学发到社交媒体。那天晚上,二十多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围着茶桌聊到宿舍关门。

“其实年轻人不是不爱喝茶,”学长转动着手中的建盏,“只是缺少个能轻松接触茶文化的入口。”这话让我想起自己第一次喝工夫茶,被烫得直甩手的糗事,现在却能品出鸭屎香里特别的杏仁回甘。

工作室墙角摞着云南同学捐的普洱茶饼,窗台晾着茶艺社自制的茉莉花茶。最有趣的是一本牛皮纸留言簿,上面有化学系妹子画的茶叶成分析出曲线,也有美院同学速写的饮茶百态。这种专业交叉带来的趣味,在传统茶馆还真见不着。

茶杯中的地域风情

每周五的“地域茶会”总是特别热闹。湖北本地的恩施玉露带着蒸青特有的海苔香,福建同学带来的铁观音冲泡时必有“凤凰叁点头”的仪式,内蒙古同学用咸奶茶配着奶疙瘩登场时,总会引发阵阵惊呼。

上个月茶艺交流空间举办宋代点茶体验,体育系的男生挽着袖子打茶沫,额角冒汗的样子活像在练基本功。抹茶的清苦混着茶点的甜腻,恍惚间真有几分《知否》里斗茶的意境。历史系的同学在旁边补充:“看你们这手法,放宋朝估计连八强都进不去。”引得满堂大笑。

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碎片,在这个空间里自然拼接成青春的模样。没有繁琐的茶道规矩,不需要昂贵的茶具配置,哪怕用玻璃杯泡龙井,大家也能聊出叁分诗意。

暮色渐浓时,晚课的同学匆匆进来灌一壶安吉白茶。琉璃壶中的茶汤澄澈透亮,像极了他们眼里闪烁的光。或许很多年后,这些年轻人会坐在精致的茶室里用紫砂壶沏茶,但一定会怀念当年在这个黄冈学生品茶工作室里,与同龄人分享过的每一杯淳朴的茶汤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