衢州品茶教室工作坊,茶艺研习体验活动
走进衢州品茶教室工作坊,最先闻到的是一缕清幽的茶香。穿着棉麻茶服的老师正在烫洗白瓷盖碗,水汽袅袅升起时,她转头对大家笑笑:"今天咱们不急,先学会怎么捧稳这盏茶。"
竹帘外飘着细雨,教室里却暖意融融。有位阿姨第一次来,捏着茶夹的手有点抖,旁边的年轻人自然地扶住她的手腕:"这样转腕更省力。"茶汤注入公道的瞬间,橙黄透亮的色泽让所有人都轻呼出声。这种场景在茶艺研习体验活动中很常见——素不相识的人因为一杯茶坐在一起,手指触碰茶器时的温度,比任何寒暄都来得真切。
茶叶在杯中舒展的样子
老师拎起武夷水仙的干茶给大家传看,褐色的条索带着白霜。"别看现在蜷缩着,等遇到热水..."她故意顿了顿,将茶叶拨进温过的盖碗。当九十度热水冲下,紧结的叶片果然缓缓伸展开,像刚从冬眠中苏醒的小动物。坐在前排的女孩凑近细看:"原来茶叶真的会呼吸!"
我们轮流练习冲泡手法。有位穿格子衬衫的男生总控制不好水流,老师接过他手中的壶示范:"手腕放松,像这样画圈。"他试到第叁遍,终于冲出均匀细润的水柱。这时大家才发现,他右手戴着护腕——是个正在复健的钢琴师。"医生说练茶艺能帮助恢复手指灵活性,"他腼腆地晃了晃茶壶,"没想到练着练着,连心情都变好了。"
第二道茶换了本地的开化龙顶。玻璃杯里,嫩绿的芽头竖着浮沉,像群小鱼在游动。负责分茶的大叔突然说:"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外婆炒茶。"他描述着土灶边缭绕的茶香,手上分汤的动作却丝毫没乱。茶汤在他指间传递,仿佛也带着记忆的温度。
茶香里藏着的地道风土
午后我们尝到了炭焙的野生红茶。有个姑娘惊喜地发现茶汤带着蜜香,老师便让大家猜原料采自哪里。答案揭晓是千里岗的野放茶树时,她眼睛亮了起来:"我就是那边长大的!"她说起小时候跟着爷爷去采茶,总能在山涧边找到几棵老茶树。"现在喝到这味道,好像又看见满山的杜鹃花。"
茶歇时大家围在茶点桌旁不肯散。定胜糕配龙井,桂花糖藕搭普洱,这些搭配让来自宁波的茶友很惊讶:"我们老家习惯喝浓茶解腻,没想到茶和甜点能相互衬托。"老师正在切芝麻糖,闻言转头笑道:"喝茶本就不用太讲究规矩,觉得怎样好喝就怎样来。"
临别前每人带了包自制调饮茶。那个总泡浓茶的阿姨悄悄问我:"你说我在家能冲出今天的味道吗?"我们相视而笑——都知道答案不重要,重要的是她眼里重新点亮的光。走出巷口时雨停了,空气里有潮湿的桂花香,每个人提着的茶包在暮色中轻轻摇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