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化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,通化周边初中生约500元
最近在通化街头巷尾,总能听见街坊邻居提起些让人心里发沉的话题。那天在菜市场拐角,就听见两位大妈压低声音说:“现在有些初中生娃娃,听说给五百块就能约出来,这世道真是...”后面的话被风吹散了,但那个数字像根刺扎在我心里。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我表姑家就在通化六中附近开小卖部。有天晚上我去帮忙看店,亲眼看见几个穿着校服的娃娃蹲在马路牙子上玩手机。其中一个男孩突然嚷嚷:“快看!又有人发‘通化周边初中生约500元’这种消息!”旁边梳马尾的女孩头都不抬:“这有什么稀奇,我们班王鹏上周就...”话说到一半,他们看见我在注意听,立刻像受惊的麻雀散开了。
藏在手机里的暗流
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,现在孩子们手机里到底藏着什么?我那个刚上初二的侄子,最近总抱着手机嘿嘿笑。有回我假装借他手机查地图,不小心点开个本地聊天群,里面闪过“通化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这样的消息,吓得我手一抖赶紧关掉。
隔壁李老师退休前在中学教了叁十年书,现在经常坐在小区石凳上发呆。他说以前孩子们比的是谁考试分数高,现在有些孩子比的是谁手机贵、谁穿的牌子好。“五百块对打工家庭不是小数目,可有些娃娃为了双新球鞋就...”他说到这儿重重叹口气,把后半句和着茶水咽了回去。
其实不光是通化,我外地打工的堂妹说她们那儿也有类似情况。但咱们通化地方小,谁家有点什么事转眼就传开了。就像前楼张奶奶的孙子,偷了家里两千块钱请同学吃饭,问原因居然是说“他们在群里都这样,我不请客没面子”。
那些看不见的推手
周末去剪头发,听见两个年轻人在隔壁位置聊天。穿黄衣服的说:“现在有些中介专找初中生,说他们零花钱不够用。”另一个接话:“可不是嘛,我表弟同学就被忽悠过,说什么通化周边初中生约500元很容易赚...”理发师突然用力清嗓子,他们才刹住话头。
我家对门住着个社区民警,有次上门登记户口多聊了两句。他说每个月都能接到两叁起报案,都是家长发现孩子突然有多出来的钱财。“最让人头疼的是,这些娃娃根本不觉得是大事,反而认为自己在‘赚外快’。”他翻着登记本苦笑,“有个女孩理直气壮地说‘我同学都这样’。”
这种事就像滚雪球。一个孩子尝到甜头,会在小圈子里传开。有些商家看准孩子们爱攀比,故意在学校周边发优惠券,一顿生日宴能花掉普通家庭半月菜钱。慢慢地,有些孩子就开始动歪脑筋了。
上个月暴雨天,我看见叁个初中生在24小时便利店躲雨。他们围着手机叽叽喳喳:“这个老板说可以先付定金”“我同桌上周挣了五百块买了新球鞋”。雨停后他们冲进夜色,校服后背被路灯照得发白,那画面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。
我女儿明年也要上初中了,最近总缠着我要手机。每次路过学校门口,看见那些低头玩手机的娃娃,我都会加快脚步。或许该多带女儿去乡下外婆家住住,让她看看稻田是怎么从秧苗长成金黄的。毕竟春天插秧时,没人能预知秋天的收成,但至少我们知道——种子落在哪里,就会在哪里扎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