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阳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周边百元情感故事
辽阳火车站前的梧桐叶打着旋儿落下,老王蹲在出站口水泥台阶上,指间的烟烧出长长一截灰。他盯着广场上拖着拉杆箱的年轻男女,忽然想起二十年前也是这个季节,有个穿红毛衣的姑娘站在同样的位置,手里攥着被汗水浸湿的一百块钱。
那时候西关夜市还叫民主路小吃街,五块钱能买叁个牛肉饼,十块钱够两个人吃顿麻辣烫。小芳总把一次性筷子掰得毛糙,老王就用自己的筷子跟她换。他们最常去红星录像厅,午夜场通宵十块,椅子裂开的海绵里能摸到前些年留下的瓜子壳。
塑料棚里的生日宴
有个雪夜赶上小芳生日,老王兜里只剩张褪色的百元钞。他拉着她钻进搭在菜市场门口的蓝色塑料棚,砂锅馄饨冒着白气,老板往铁板上磕鸡蛋的手冻得发红。八十块点了六道菜,糖醋排骨的酱汁糊在一次性餐盒底,二十块买了小卖部临过期的蛋糕,蜡烛插歪了,火苗被风吹得左摇右摆。小芳把奶油抹在他鼻尖上,塑料棚顶积着的雪突然塌下来半角。
现在西关夜市装了声控彩灯,招牌统一换成宋体字。昨天老王路过时看见网红在直播九宫格火锅,镜头扫过他们当年常坐的角落,如今摆着共享充电宝的机柜。
劳务市场总有人打听百元旅店的位置。老城区电线杆上还能找到手写广告,圆珠笔字迹被雨水泡花大半。开叁轮车的老李说,这些地方如今主要租给打零工的人,窗帘永远带着潮湿的烟草味。倒是有些情感故事仍在发生——两个刚结束流水线夜班的年轻人并排坐在台阶上,分食叁块钱的豆沙包,手机外放着过时的情歌。
护城河边的石栏新刷了灰漆,当年刻名字的地方现在贴着市政告示。老王认识在这里送外卖的小赵,男孩把电动车停在柳树荫下,给女朋友看刚收到的打赏:“今晚带你去吃旋转小火锅。”女孩摘了他的头盔,用湿巾擦他后颈的汗。他们身后,游船正载着穿汉服的游客从拱桥下穿过。
也许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百元浪漫。以前或许是在录像厅通宵共享一副耳机,现在变成拼单买奶茶时特意多加份珍珠。建筑外墙的瓷砖换了叁茬,麻辣烫从五块涨到二十五,但总有人在用当下最普通的方式,笨拙地守护着些什么。
老王把烟头摁灭时,手机震了一下。女儿发来在杭州拍的照片,西湖边的长椅上,小外孙正举着棉花糖追鸽子。他放大图片看了很久,忽然记起小芳离开辽阳那个清晨,也曾往他手心塞过张烫手的百元纸币。那时他说不出挽留的话,就像此刻打不出完整的回复。最终只把照片存进命名为“周边百元情感故事”的相册,这个秘密文件夹里,还留着红星录像院的半张票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