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邻近火车站的成都小街
成都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
那天下午四点多,我拖着行李箱走出成都火车站,热浪混着汽车尾气扑面而来。正要打开手机叫车,抬头望见马路对面有片老房子,几根电线杆斜斜地撑着,后面藏着条窄巷。反正离约好的饭点还早,不如穿过去看看?这个念头突然冒出来,我就跟着人群走上了人行天桥。
刚踏进巷口,温度瞬间降了两度。青砖墙缝里钻出几丛蕨草,湿漉漉的空气中飘着花椒和熟油海椒的香气。有个大爷坐在竹椅上,捧着搪瓷缸慢悠悠喝茶,身边收音机咿咿呀呀放着川剧。再往深处走,裁缝铺的阿姨正踩着缝纫机,哒哒声像在给整条巷子打拍子。
说来也怪,明明与火车站就隔条马路,这里却像被按下了慢放键。叁轮车夫靠在车座打盹,灶台上的蒸笼噗噗冒着白气,连墙头那只橘猫都懒得挪窝,只是甩了两下尾巴。我站在一家甜水面摊前,看老板娘麻利地扯着面团,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第一次来成都,也是在类似的小巷吃了碗担担面。那时候的成都,满城都是这种冒着烟火气的小巷子。
“妹儿,站这儿挡生意咯!”老板娘突然抬头开玩笑,川音软绵绵的。我不好意思地往旁边让,索性在矮桌边坐下。面端上来,红油亮汪汪的,老板娘又送了碗面汤:“看你是赶路的,喝口热汤舒服些。”
隔壁桌的爷叔搭话:“这条巷子啊,比火车站年纪还大哩。”他伸手指向巷子深处:“早先哪有火车站,都是菜地。后来修了站,我们这儿变成工人宿舍,现在嘛...”他吹开茶水上的浮叶,“就我们这些老住户还守着了。”
我顺着巷子继续走,发现这里像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。杂货铺兼充话费,理发店还刮脸,修鞋匠的摊子支在棋牌室门口。最妙的是巷子中段有棵大榕树,树荫底下摆着石桌椅,几个老人正在下象棋。树根把青石板顶得微微隆起,路过都得小心脚下。
在巷子拐角,我注意到墙上钉着块蓝底白字的老门牌,漆色斑驳却还能认出“站前巷”叁个字。这大概就是邻近火车站的成都小街原本的名字吧?有个婆婆坐在门牌下的门槛摘豆角,说儿子在深圳安了家,叁番五次叫她去,“我走了谁给老邻居送泡菜嘛?再说,闻不到这条巷子的味道,睡觉都不踏实。”
天色渐暗,巷子里亮起暖黄色的灯。火锅店开始摆出桌椅,干杂店老板把晾在外面的干货收进屋。我走到巷尾,发现另一端通向崭新的商业街,玻璃幕墙反射着夕阳,像两个时代的交接处。回头望去,巷子里飘起的炊烟软绵绵地融进暮色,火车站广播声隐约传来,却惊不醒这份宁静。
后来很多次,我经过成都火车站都会特意望望对面。有时看见巷口水果摊的苹果堆成小山,有时看见那只橘猫换了墙头打盹。这条邻近火车站的成都小街像道隐秘的结界,把车水马龙挡在外面,把市井温情留在里面。或许下次赶火车,真该提前两小时来,就为坐在榕树下喝杯叁花茶——虽然这么想着,手机已经弹出提示:您预订的网约车还有叁分钟到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