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昌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邻近南昌站后街小径
每次走出南昌火车站出站口,抬眼就能看见那排熟悉的黄色指引牌。不过今天啊,我的脚步没往出租车候车区走,倒是拐了个弯,朝着火车站西侧那片老居民区溜达过去。说真的,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叁十年,还从没好好逛过火车站后面的巷子呢。
转角遇到旧时光
刚绕过火车站那栋庞大的建筑,周遭瞬间就安静下来。往前再走百来米,景象完全不同了——这边是另一番天地。晾衣绳在巷子上空交错,挂着的衬衫随风轻轻摆动。墙根处蹲着只花猫,懒洋洋地打量着我这个生客。空气中飘着饭菜香,隐约还能听见谁家电视在播放午间新闻。
我放慢脚步,在南昌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里慢慢走着。这些巷子窄得很,两人并排走都得侧身。墙面斑驳得很,有些地方墙皮都翘起来了,露出里面的红砖。可就是这样老旧的墙面,反而有种说不出的韵味。墙角青苔长得正旺,雨水在墙上留下的痕迹弯弯曲曲的,像幅抽象画。
有位大爷坐在自家门槛上抽着烟,看我走走停停的,朝我点点头。“头回来这儿?”他问。我应了声,在他旁边石阶上坐下。他说他在这住了四十年,眼看着火车站前面越来越气派,后面这些巷子却还是老样子。“这样挺好,”他吐个烟圈,“闹中取静。”
市井烟火最暖心
越往深处走,生活气息就越浓。邻近南昌站后街小径这片,简直是个小社区。裁缝铺的阿姨踩着缝纫机,发出规律的咔嗒声;理发店里,老师傅正给客人修面,动作不紧不慢的。有家杂货店看着有些年头了,木制柜台被磨得发亮,玻璃罐里装着各式糖果。
我在杂货店买了瓶汽水,靠在店门口喝起来。老板娘挺健谈,说他们家在这儿开店二十多年了。“别看我们店小,”她颇为自豪,“什么日用百货都有。附近老街坊都爱上我这儿买东西,方便。”
正聊着,放学铃声从附近小学传来。没过多久,巷子里就热闹起来。孩子们追逐打闹着跑过,书包在背后一颠一颠的。几个孩子熟门熟路地钻进杂货店,掏出零钱买零食。看着他们,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,也是这么在巷子里疯跑的。
这边的生活节奏明显慢得多。和火车站前面那些人流匆匆、神色焦急的旅客相比,住在邻近南昌站后街小径的居民们,日子过得从容不迫。两位老太太坐在巷口石凳上择菜,一边忙活一边拉家常;有个大叔提着乌笼慢悠悠地走过,笼中的画眉鸟叫声清脆悦耳。
新旧交织的风景
走着走着,我注意到这些巷子也在悄悄变化。有些老房子翻新了,铝合金窗户替换了原来的木框窗。偶尔能看见几家新开的咖啡馆和青年旅舍,装修风格很现代,与周围的老房子形成有趣对比。
有家咖啡馆老板是个年轻人,他说选择在这儿开店就是看中了这份闹中取静。“从这儿走到火车站只要五分钟,但却像是两个世界。”他递给我一杯手冲咖啡,“客人多是回头客,就喜欢这份清静。”
我端着咖啡继续往前走,在南昌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里转来转去。有些巷子窄到抬头只能看见一线天,阳光从两侧房檐间漏下来,在青石板上投下细长的光斑。偶尔有自行车铃声响过,骑车人熟练地在弯弯曲曲的巷子里穿行。
天色渐渐暗下来,巷子里的灯一盏接一盏亮起。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温暖柔和,炒菜声、电视声、谈笑声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最朴实的生活图景。我站在巷口回望,火车站大楼的轮廓在暮色中依然清晰,而眼前这片迷宫般的小巷却已沉浸在夜晚的宁静中。
这一下午的漫步让我感触颇深。原来在繁忙的交通枢纽背后,还藏着这样一片充满生活气息的天地。南昌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就像这座城市的一个小小缩影,既保留着往日的记忆,又在不经意间迎接着新的变化。那些弯弯曲曲的巷道,那些斑驳的墙面,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市井声音,都让人莫名感到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