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山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学子课堂习茶品茗时光
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,在教室里投下斑驳的光影。讲台上,茶艺老师轻轻提起紫砂壶,一道澄澈的水柱注入茶盏,蒸腾的热气裹挟着茶香在教室里弥漫开来。台下的同学们睁大眼睛,看着茶叶在杯中缓缓舒展,仿佛能听见嫩芽绽放的声音。
这可不是什么课外兴趣班,而是江山中学每周叁上午的固定课程。教导主任李老师常说:"咱们这儿的孩子,不仅要会解方程式,还得懂得品味生活。"起初有家长不理解,觉得把时间花在泡茶上不如多刷几道题。可当看到孩子在家主动给客人斟茶,还能说出不同茶叶的特点时,态度都变成了支持。
一杯茶里的学问
你可能会想,泡茶能有多难?不就是抓把茶叶冲热水嘛。真正上手才知道,光是水温就大有讲究。绿茶要用80度左右的水,红茶则需要沸水冲泡。班长小陈第一次实践时,把龙井茶用开水一冲,苦得直吐舌头。茶艺老师笑着说:"这就像交朋友,太急切会烫着彼此。"
慢慢地,我们发现这堂茶课教的远不止泡茶技巧。记得有次期中考试前,全班都绷得像拉满的弓。茶课老师却让我们闭上眼睛,感受掌心里茶杯的温度,倾听水流的声音。说来也怪,当茶香沁入心脾,那些焦躁不安竟然真的慢慢沉淀下来。从那以后,每逢大考前夕,班上总会不约而同地飘起茶香。
最让人难忘的是上学期期末那场特别的茶会。每个同学都要为同桌泡一杯茶,不能说话,只能用动作传递心意。小王给刚闹过别扭的小李斟茶时,特意选了对方最喜欢的茉莉花茶。当小李接过茶杯的那一刻,两人相视而笑,所有的不愉快都融在了那缕茉莉清香里。
这些看似简单的学子课堂习茶品茗时光,其实在悄悄改变着我们。以前下课铃一响,大家就急着往食堂冲。现在偶尔会叁五个同学围坐,分享从家里带来的新茶。连最坐不住的小张,也能安安静静地看完茶叶在杯中浮沉的全过程。语文老师打趣说,我们写作文时,连比喻都变得生动多了——"青春像初泡的绿茶,略带青涩,回味甘甜"。
隔壁班的班主任好奇来听课,正赶上我们在学习辨别不同产地的茶叶。蒙着眼睛,仅凭香气就能猜出是西湖龙井还是黄山毛峰。他惊讶地发现,这些平时连古诗都背不全的孩子,居然能准确说出各种茶的历史典故。其实啊,当知识带着温度和生活气息,记忆就会变得特别牢固。
窗外梧桐叶黄了又绿,我们的茶课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年。那天翻看课堂笔记,才发现不知不觉间记录了二十多种茶的泡法,画满了各种茶叶的形状。或许很多年后,当我们在不同的城市为生活奔波,某个疲惫的午后泡茶时,还会想起教室里氤氲的茶香,想起少年时这段特别的江山学生品茶喝茶上课的经历。
茶艺老师最近开始教我们品鉴陈年普洱。看着深红色的茶汤,她轻声说:"好的茶叶需要时光沉淀,就像你们的成长。"我们端着茶杯若有所思,也许正是在这些看似"无用"的时光里,我们学会了专注、耐心和感知美好的能力。这些品质,或许比任何标准答案都更接近教育的本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