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梁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校园后巷茶香时光
路过吕梁女子学院后街的时候,总能闻到一阵若有若无的茶香。这条不足百米的小巷子,藏着叁家小小的茶馆,成了我们这些学生课后最爱溜达的地方。
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墙角探出几枝野蔷薇。最里间那家"拾光茶铺"的木招牌已经褪色,老板娘系着靛蓝围裙,正不紧不慢地用玻璃壶冲泡金骏眉。水汽氤氲间,茶汤渐渐染成琥珀色,像把夕阳都收进了壶里。
茶香里的闲话时光
下午四点半的下课铃响过不久,临窗的位子就会坐满叽叽喳喳的女生。"今天文学史老师讲的《牡丹亭》真动人",扎马尾的姑娘托着腮,"杜丽娘那句'原来姹紫嫣红开遍',配上这壶茉莉银针,倒是应景。"
穿格子裙的同伴往瓷杯里添了块方糖:"我倒是想起前年在杭州龙井村,看采茶人带着斗笠在梯田里忙碌..."她突然压低声音,"听说后街最东头那家茶馆,来了位会占卜的茶艺师?"
这话引得邻桌的学姐转过头来:"你说的是般若茶馆吧?其实不是什么占卜,是老板会根据茶渣的形状,给你讲些有趣的小故事。"她晃着喝了一半的乌龙茶,"上周我喝到的茶渣像只飞鸟,老板就说我最近会有次重要的决定——结果第二天就收到了实习通知。"
玻璃壶里的水又滚了,老板娘给每桌续上热水。暮色渐渐漫进小巷,路灯还没亮起,茶馆里的灯笼先点了起来。
常来喝茶的外文系老师坐在角落批改作业,偶尔抬头看看说笑的年轻人。有次她放下红笔感叹:"这条后街喝茶的习惯,倒成了你们这代人的青春注脚。我们当年都是在图书馆里啃书本,现在你们更懂得在茶香里寻找生活了。"
确实,在吕梁女子学院后街喝茶早已不只是解渴。记得去年冬天期末考前夕,整条后巷安静得出奇,只能听见翻书声和斟茶声。有个大四的学姐捧着普洱发呆,忽然轻声说:"这是最后一次在这里复习了呢。"那时才意识到,这些看似平常的喝茶时光,都在悄悄变成回忆。
新开的"云间茶社"把现代元素融了进来,除了传统茶具,还准备了可爱的马克杯。店里那面便签墙上贴满了便利贴:"希望考研顺利""明天一定要鼓起勇气和他说话",还有张画着简笔画的纸条上写着:"十年后还要回来这里喝茶"。
暮春时节,茶馆会在室外支起阳伞。这时最适合点一壶明前龙井,看翠绿的茶叶在杯中舒展。偶尔有花瓣飘落在茶桌上,就着茶香翻几页闲书,能让人忘记所有烦恼。
其实想想,在校园后巷茶香时光里,我们喝的不只是茶,是年少的心事,是成长的滋味,更是这段再也回不去的青葱岁月。就像老板娘常说的:"茶叶沉浮人生百味,你们的路还长着呢。"
路灯终于亮了,暖黄的光晕洒在青石板上。茶馆里的说笑声渐渐轻了,有人收拾书包准备离开,有人又续了一壶新茶。茶香飘出木格窗,伴着四月晚风,轻轻柔柔地笼罩着整条后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