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色火车站小巷子,百色火车站旁小胡同
百色火车站小巷子,百色火车站旁小胡同
每次从百色火车站出来,我都有个习惯,不急着去赶公交或者拦出租车。我会顺着车站广场的边沿,溜达到那片被人们常常忽略的老街区。说的就是那百色火车站小巷子,地图上可能都懒得标注名字的地方。这片百色火车站旁小胡同,像是一块被时光悄悄遗忘的角落,和高大气派的火车站仅仅隔着一条马路,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。
一脚踏进去,感觉瞬间就变了。车站那边的喧嚣,汽车的喇叭声,拉客的吆喝声,一下子就被过滤掉了大半,只剩下一种嗡嗡的、属于生活的底噪。脚下是磨得有些光滑的青石板路,缝隙里钻出几丛顽强的青苔,湿漉漉的,带着刚洒过水的清新气味。两旁的房子都有些年头了,墙壁上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,阳光透过叶子的缝隙,在墙上洒下斑驳晃动的光影。
这条百色火车站小巷子不宽,对面楼里晾晒的衣服,花纹都能看得一清二楚。偶尔有摩托车慢悠悠地驶过,司机和坐在门口摘菜的大妈熟络地打着招呼。“吃饭了没?”“刚买完菜回来!”这样的对话,简单,却充满了人情味儿。你走在里面,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,生怕打扰了这份安然。
我特别喜欢看这些老房子的细节。褪了色的春联,窗台上放着几盆不知名却开得正盛的小花,生锈的铁窗里传出咿咿呀呀的粤剧声。有一户人家的门口,放着几张矮矮的竹椅和小木桌,桌上一个老旧的收音机正播着新闻。我猜,傍晚时分,这里一定会坐满闲聊的邻里,摇着蒲扇,说着家长里短。这种景象,在高楼林立的新城区,已经很难见到了。
巷子深处藏着几家小店,门脸都不大,也没什么华丽的装潢。一家理发店,红白蓝叁色的转筒慢悠悠地转着,老师傅手法利落地给客人修剪着头发。旁边是一家小吃店,门口支着大锅,蒸汽腾腾的,飘出粽子和米粉的香味。那味道,可不是连锁快餐店能调出来的,是实实在在的、带着锅气的香。我忍不住坐下来要了一碗米粉,老板娘很健谈,一边烫粉一边说,他们这家店,比旁边火车站的年纪还大呢。
我端着碗,坐在矮凳上吃着。看着偶尔有拖着行李箱的年轻人好奇地探头进来,又匆匆离开。他们大概是赶车的旅客,被这巷子的静谧吸引,却又被时间的钟声催促着走向远方。想到这里,我心里忽然有点感慨。这条百色火车站旁小胡同,它见证了多少次这样的迎来送往啊。它看着无数人从这里出发,奔向远方;也看着无数人从这里归来,回到故乡。它自己却始终沉默地待在这里,不声不响,像一个忠诚的守望者。
火车的汽笛声从不远处传来,提醒着我现代社会的节奏。但在这巷子里,这声音听起来并不刺耳,反而像是一种背景音乐,与巷子里的生活声奇妙地融合在一起。它告诉我,快与慢,新与旧,并非对立,它们可以这样和谐地共存。
吃完米粉,浑身暖洋洋的。我起身继续往里走,巷子的尽头通向另一片居民区,光线也愈发柔和。我忽然觉得,了解一个城市,不能只看它光鲜亮丽的车站和广场,更应该来这样的地方走一走。这里藏着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呼吸,最朴素的底色。下一次路过百色火车站,如果你时间不赶,真的建议你来这条小巷子里转转,感受一下这份被快节奏遗忘的从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