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州学生品茶上课,茶香课堂伴学子成长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4:46:53 来源:原创内容

清晨的阳光斜斜洒进教室,空气中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。这不是什么茶艺培训班,而是霍州市某中学每周叁的常态。孩子们面前摆放着青瓷茶盏,热水注入时升腾的雾气,让原本该充满粉笔灰的课堂变得不太一样。

刚开始听说要开茶文化课,不少家长直挠头:"这不耽误正课吗?"可当看到孩子们慢慢静下心来,连最坐不住的男生都能安静地冲泡一壶茶时,大家渐渐明白了学校的用心。茶成了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纽带,你说神奇不?

茶香里的变化

小军妈妈至今记得,儿子第一次端着亲手泡的茶回家时的样子。那个平时写完作业就抱着手机不放的孩子,居然有模有样地讲解起茶叶的分类,还叮嘱家人喝茶要"叁口品"。她笑着说:"这孩子平时写作业坐不住半小时,现在能安静地泡一下午茶。"

其实不只是小军。很多老师都发现,自从有了茶文化课,课堂上浮躁的气氛淡了。以前课间追跑打闹的学生,现在会围在一起讨论哪种水温适合泡龙井。那份专注,不经意间就从茶桌带回到了书桌。

班主任李老师有自己的观察:"你看他们泡茶时的眼神,特别认真。这种专注力是会传染的,现在上数学课,连平时爱走神的学生都能坚持更久了。"

说来也怪,就这么一杯清茶,居然让整个班级的氛围都柔和了许多。同学之间多了分享,少了争执。或许是因为泡茶这件事本身就需要耐心,慢慢地,这种耐心就渗透到了日常相处中。

不只是喝茶那么简单

你别以为这门课就是喝茶聊天。学校可是认真编写了教材,从茶叶产地到制作工艺,从茶具历史到品茗礼仪,内容扎实着呢。春天的实践活动,老师会带着学生去茶园,亲眼看看一片叶子是怎么变成杯中香茗的。

教茶文化的张老师常说:"我们不是在培养茶艺师,而是通过茶让孩子理解中国文化的细腻。"确实,当学生知道手中的茶叶要经过多少道工序才能芬芳四溢时,他们似乎也懂得了什么是"慢工出细活"。

最近课堂上学到了宋代点茶,学生们兴奋得像发现了新大陆。原来古人的饮茶方式这么讲究,原来《清明上河图》里藏着那么多茶肆。历史不再是课本上枯燥的年代,而是变成了可以触摸的生活。

更让人惊喜的是,这门课还悄悄改变了学生们的饮食习惯。不少孩子回家主动要求泡茶代替碳酸饮料,有个学生甚至拉着爸爸戒掉了多年的烟瘾,理由是"喝茶的人要有清雅之气"。

窗外,梧桐叶轻轻摆动;室内,茶香与书香交织。这群在茶香中成长的少年,或许还没完全明白传统文化的深意,但那份从容与静气,已经悄悄扎根。这大概就是教育最美好的样子——不在说教,而在浸润;不在急切,而在等待,就像等待一片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