邓州汽车东站小巷子多少钱,附近小路价格多少
这两天总听人提起邓州汽车东站旁边那条小巷子,不少刚下车的旅客都会顺口问句价钱。这事儿倒是勾起我的好奇心,正好今天路过东站,干脆往那边兜一圈。
巷口蹲着几个叁轮车师傅正在闲聊,我凑近打听:“师傅,往小巷子去一趟得多少钱?”穿蓝褂子的老师傅抬头打量我:“看你去哪段咯,前面路口五块,再往里走点加两块。”旁边年轻些的师傅插话:“现在都这个价,不过你要是到最里头那家老面馆,我收你八块直接送到门口。”
巷子里的生意经
顺着巷子往里走,发现这儿别有洞天。卖煎饼的阿姨边摊面糊边和熟客聊天:“咱这巷子虽窄,可啥都有啊!”她指着斜对面的修理铺:“前两天我电动车坏半道,还是老王帮着推回来修的。”问起附近小路价格多少,她擦擦手说:“前头裁缝店改个裤脚才十块钱,比商场便宜一半哩!”
在五金店门口遇见正挑水龙头的张大爷,他住这片叁十多年了。“早先哪有这些店铺,都是后来慢慢形成的。”他拧着新买的水龙头试手感,“现在多方便,下楼啥都能买到。昨天我家卫生间漏水,巷尾小李十分钟就上门修好了。”
巷子中段有家开了十多年的理发店,红白转筒慢悠悠地转着。老师傅正在给老主顾修面,剃刀在牛皮上来回蹭着。“搬过两回都被老顾客劝回来了。”他笑着往客人脸上敷热毛巾,“街坊们就认这手艺,虽然挣不多,但心里踏实。”
再往里走竟发现个小小修鞋摊,六十多岁的陈师傅戴着老花镜正在上线。问起生意,他头也不抬:“现在年轻人鞋坏了就扔,但我们这辈人习惯修修补补。”他手底下的皮鞋已经开了胶,“刚才那小伙子问完价嫌贵,可我这用的都是进口胶,能穿小半年呢。”
天色渐暗时巷子反而更热闹了,下班的人顺道带菜回家,放学的小孩挤在零食摊前。卖水果的老赵忙着给樱桃洒水:“傍晚最好卖,大伙儿回家顺手捎点水果。”他掰着指头算账,“香蕉叁块五一斤,荔枝十二,都是街坊价。”
巷尾忽然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,原来是修自行车的小马在补胎。“这地段就这样,”他给车胎充着气,“贵了没人来,便宜了亏本。”问起邓州汽车东站小巷子多少钱的生意,他抹把汗笑道:“刚给那学生补胎收五块,他非要多给两块说辛苦费,咱哪能多要啊。”
华灯初上,巷口卖烤红薯的大娘开始收摊。她掀开铁桶看了看剩下的两个:“天暖和了,买的人少多喽。”把那个最大的递给我:“给你算叁块吧,带回去明早蒸蒸还能吃。”看她推车消失在巷子尽头,我突然觉得,这条普通的小巷子就像个小小的江湖,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认真生活。
往回走时又经过叁轮车聚集处,夜班师傅们正在聊天。听说我逛完了整条巷子,有个师傅咧嘴笑了:“没白逛吧?咱们这儿虽然比不上大商场,可过日子需要的东西,在这花不了几个钱都能置办齐。”确实,从五块钱的叁轮车费到十块钱的理发钱,这些看似零碎的价钱,拼凑出的正是最鲜活的生活图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