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吉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,昌吉微信百元两小时附近好友
最近在昌吉的微信群里,总能看到“100元两小时”这样的信息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个价格时,我正坐在家里刷手机,差点把茶水洒在屏幕上。这也太便宜了吧?现在随便约个朋友喝茶,人均消费都不止这个数。
楼下超市的王阿姨上周和我唠嗑,说她女儿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了现在的羽毛球搭子。两个人每周固定约在体育馆见面,打完球还能一起吃个午饭。“比整天宅在家里强多了”,王阿姨说着,眼睛都笑成了弯月亮。
这样的见面究竟靠不靠谱
说到这儿,可能有人要问了:和陌生人见面安全吗?其实啊,咱们昌吉就这么大点儿地方,绕来绕去都是熟人介绍熟人的圈子。我认识的小张,之前通过微信附近的人认识了几个球友,现在都处成了固定圈子。每到周末,他们就约着去南公园打球,偶尔还组织烧烤。
不过话说回来,见面之前确实得留个心眼。最好选择人多的公共场所,像汇嘉时代或者友好商场里的咖啡厅就不错。第一次见面别聊得太深,感觉不对就找个借口开溜。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嘛。
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,大家上班都忙得脚不沾地。想交个新朋友真不容易,特别是工作之后,社交圈越来越小。微信上好友是加了不少,可能约出来见面的却没几个。
我同事小李上个月试着约了个“昌吉微信百元两小时附近好友”,结果发现对方居然是他小学同学的表妹。你说这世界小不小?两个人现在经常一起逛小吃街,把昌吉的特色馆子都快吃遍了。
这种见面方式最吸引人的地方,大概就是那份期待感吧。就像拆盲盒一样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会遇见什么样的人。可能是兴趣相投的驴友,可能是能聊到一块儿的书友,也可能只是个普普通通,想找个人说说话的邻居。
记得去年冬天,我通过微信约了个画友在老街茶馆见面。那天下着细雪,我们坐在窗边,一边画画一边喝茶,偶尔抬头看看外面飘落的雪花。两个小时的时光过得特别快,临走时还互相分享了画画的心得。
现在想想,这样的见面之所以让人心动,可能就是因为它给生活增添了那么点儿不确定的惊喜。在昌吉这座小城里,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和联系。
当然啦,见面之后能不能成为朋友,还得看缘分。有时候聊得来就多约几次,感觉一般就当是丰富了人生经历。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,既不过分期待,也不完全排斥。
最近天气转暖,文化宫后面的桃花都开了。要是你现在打开微信,没准儿也能找到那么一两个愿意一起赏花的人。花个百来块钱,换两小时的闲谈和可能的新朋友,这笔账算下来,好像还挺值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