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山哪里找叁百块的爱情,乐山叁百元情感寻觅处
乐山哪里找叁百块的爱情?这个问题最近总在我脑子里打转。那天在岷江边喝茶,听见隔壁桌两个大哥在闲聊,说的正是乐山叁百元情感寻觅处的事儿。
张哥抿了口茉莉花茶,手指轻轻敲着桌面。“老城区那些巷子深处,确实有些小茶馆。”他顿了顿,像是在斟酌用词,“老板娘都挺能聊的,点壶二十五的竹叶青,能陪你唠一下午。”
巷子里的温存
我顺着张哥说的方向,真的在老巷里找到这么个地方。木门脸儿不大起眼,推开却别有洞天。王姐——这里的老板娘——正给窗台的茉莉花浇水。“叁百块?”她转过身,眼角堆起细纹,“现在哪还有这个价哟。”她说早些年的确有这样的缘分,但如今物价飞涨,真心反倒更难得了。
王姐给我续上茶水,讲起前些年常来的李师傅。他是个桥焊工,每周五下班准时出现,就点最便宜的绿茶。有个叫小芳的服务员总会多给他抓把瓜子,两人能聊到打烊。“后来呢?”“后来小芳回宜宾老家了,李师傅还去找过她两次。”王姐叹了口气,“那时候的感情,真不是钱能衡量的。”
窗外飘来油炸的香味,王姐说那是上河街的老字号在炸串。她说乐山人实在,感情也像这炸串,油热了才能下锅,火候到了自然香。
江边的夜晚
沿着滨江路往南走,烧烤摊的烟火气扑面而来。几个年轻人围坐着,聊的竟是乐山哪里找叁百块的爱情这个话题。穿工装的小伙子嗓门最大:“现在随便看场电影吃个饭就要两百多,叁百块谈感情?”他摇摇头,灌了口啤酒。
但旁边戴眼镜的姑娘不同意。“感情哪是光看花钱多少?”她说上周男朋友带她去嘉州长卷放风筝,才花了叁十块买风筝线,“剩下的钱买了甜皮鸭,我们在草地上吃得满手都是糖。”她说得眼睛发亮,另外两个同伴也跟着点头。
老板过来添炭,听见我们聊天插了句:“要我说啊,从前在乐山港等渡轮的时候,两块钱的船票就能谈成恋爱。”他告诉我们,那会儿船慢,从这岸到那岸要二十分钟,多少姻缘就是在江上看日落时定下的。
现在渡轮改成快艇,五分钟就到对岸。“快是快了,”老板翻着烤鱼,“可谁还有工夫在船上眉来眼去呢?”
我望着江上的游船,忽然想起王姐说的话。她说现在来找乐山叁百元情感寻觅处的人,要的不是便宜,是那份不被明码标价的真心。
第二天我去了乌尤寺,不是为烧香,就想看看还有没有那种老式的相亲角。果然在偏院的银杏树下,见到几位帮子女张罗的父母。他们不用“乐山哪里找叁百块的爱情”这样的说法,而是更实在的“找个知冷知热的人”。
有位大爷的话让我印象很深。“我女儿前年相亲,对方请她去教育院街吃跷脚牛肉。”他说那小伙子实在,吃完又带他女儿去老霄顶散步,整晚花了不到一百五,“关键是那份心意,比摆阔的强多了。”
下山时我在想,或许乐山叁百元情感寻觅处从来不是某个具体的地方。它可能在岷江边的长椅上,在叮咚街的豆花店里,在任何一个愿意慢下来,用心对待彼此的时刻。
傍晚我又走到滨江路,看见那对放风筝的年轻人。男孩正帮女孩理被风吹乱的头发,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好长。我忽然明白了,在这座城里,真心的价值从来不是用数字能计算的。就像甜皮鸭的糖壳,看似透明,却最能锁住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