弥勒品茶上课,弥勒茶道学习体验
走进弥勒品茶上课的教室,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茶香,混着老木头的味道,让人不自觉地就静了下来。老师是个穿着棉麻衣裳的中年人,说话慢慢的,他也没急着讲大道理,就是先让我们摸摸那些茶具——紫砂壶温润得像块玉,建盏在灯光下泛着蓝汪汪的光。
“咱们今天不急,”老师一边温壶一边说,“喝茶这事儿,快不得。”水雾袅袅升起,我突然觉得,这大概就是弥勒茶道学习体验最特别的地方——它不只是教你怎么泡茶,更像是带你找回一种早就忘掉了的生活节奏。
手上的功夫,心里的修行
轮到自己动手了,才发现原来连倒水都有讲究。手腕要怎么转,水柱要多高,这些细节看着简单,做起来完全是另一回事。我手忙脚乱的时候,老师走过来轻轻托了下我的手腕:“感觉到了吗?让水自己流,别跟它较劲。”
说来也怪,就这么一个小小的调整,整个动作突然就顺了。我突然明白了,弥勒品茶上课教的从来不是死板的步骤,而是这种“手感”,这种需要亲身去体会的东西。就像生活里很多事,太用力了反而做不好。
茶汤缓缓注入品茗杯,橙黄透亮,像琥珀一样。大家都不说话了,教室里只有细细的啜饮声。这时候才发觉,原来舌尖能分辨出这么多层次——刚开始是淡淡的花香,然后有点果子的甜,最后留在喉咙里的,是一种很舒服的甘润。
茶桌即是课堂
慢慢地,我在这方茶桌上品出了更多味道。老师说,每一泡茶都不一样,就像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滋味。头泡热烈,二泡醇厚,叁泡淡远——这不正像是我们年轻时锋芒毕露,中年时沉稳包容,老了之后云淡风轻么?
这种弥勒茶道学习体验,让我对“学习”有了新的理解。它不往你脑子里塞知识,而是轻轻地、一点点地唤醒你身体里本来就有的感知力。我现在周末都会给自己泡壶茶,不在乎喝多少,就是喜欢那个过程——烧水、温杯、冲泡、品饮,每一步都让人特别踏实。
有时候朋友来家里,我也会像模像样地给他们泡茶。看着他们从刚开始的浮躁,到喝下第一口茶后慢慢放松下来的样子,我就想起自己第一次走进弥勒品茶上课时的情景。这种安静的快乐,原来也是可以传染的。
窗外的光线渐渐斜了,落在茶海上,碎成一片温暖的光斑。老师又开始准备下一道茶,这次换了熟普,茶汤红浓,像岁月的颜色。我想,这样的下午,大概会一直留在记忆里,像那杯茶的余韵,悠悠地,久久不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