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都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,邻近学子百名叁小时相约
夏日的风裹挟着运河的水汽,轻轻拂过江都老城的青石板路。就在上个周末,一场特别的活动让这座古城焕发出年轻的活力——江都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相聚在文昌阁广场,准备完成一项有趣的任务。
我赶到时,广场上已经聚满了人。穿校服的高中生叁叁两两讨论着活动规则,几个大学生模样的青年正在分发材料。组织者小陈擦了擦额角的汗,笑着告诉我:“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,我们原本只通知了学校社团,结果一传十十传百,邻近学子百名叁小时相约的消息就这么传开了。”
一场意外的相遇
活动的主题是“古城寻迹”,要求参与者在叁小时内找到散落在老城区各个角落的文化标记。我跟随其中一组学生,沿着东关街慢慢走着。带队的是本地大学生李悦,她对这条街的历史如数家珍:“你们看这口古井,明朝时就有了,现在还在用呢。”几个外地来的高中生围在井边,好奇地探头张望。
在某个转角的老茶馆,我们遇到了另一组学生。狭小的空间顿时热闹起来,大家自然而然地交流起刚才的发现。一个戴眼镜的男生兴奋地说他们在盐商故居找到了一段残存的古墙,另一个扎马尾的女生则展示了她拍到的传统漆器工艺。这种偶遇让整个活动变得更加生动,江都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的短暂相聚,竟碰撞出这么多火花。
走着走着,我们在一家做传统香包的老店前停下。店主是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,看见这么多年轻人来了解传统手艺,高兴得合不拢嘴。她手把手教大家辨识艾草、薰衣草等原料,还讲述了她家祖传香包的故事。学生们听得入神,时不时提出各种问题。这一刻,古老的手艺和年轻的灵魂产生了奇妙的共鸣。
叁小时的收获
时间过得真快,转眼间叁小时就要到了。回到集合点时,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些许疲惫,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满足。大家互相展示着自己的收获——有的拍到了珍贵的照片,有的记录了有趣的故事,还有的交到了新朋友。
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这次邻近学子百名叁小时相约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活动。它像一扇窗,让年轻一代看到了古城不一样的面貌;也像一座桥,连接起了不同学校、不同年级的学生。虽然只有短短叁小时,但这份共同经历的记忆,可能会在很多人心里停留很久。
夕阳西下,活动结束了。学生们互相道别,约定下次再聚。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,我突然觉得,这样的相聚真的很美好。它不仅让年轻人更加了解脚下这片土地,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化的种子。或许在不久的将来,这些种子会发芽、生长,让古城焕发新的生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