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丰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附近200元爱情还有吗
午后的闲聊
中午在小面馆吃面,隔壁桌两个工友模样的兄弟边吸溜着面条边聊天。一个说:“你听说了没,就大丰附近那片老巷子,现在还能不能找到那种……两百块钱就能处一处的感情?”另一个嗤笑一声,把筷子一放:“做梦吧你!现在吃顿像样的火锅都不止这个数喽,还指望两百块?”他们声音不小,这话像颗小石子,噗通掉进我心里,漾开一圈圈波纹。
两百块钱的爱情。这说法听着有点扎耳朵,可细想想,它指向的,好像不是明码标价的买卖,而是过去那种特简单、特纯粹的东西。就是两个人,看对眼了,不在乎你请我吃的是酒楼大餐还是路边摊,看场电影就算隆重的约会,心里那种甜丝丝的满足感,比什么都实在。那份心意,那份热气腾腾的劲儿,可能真不是钱多钱少能衡量的。
我有个远房表哥,好多年前就在大丰那边的纺织厂上班。那时候他谈了个对象,是厂里女工。每个周末见面,就是他最大的盼头。两人最常见的节目,就是去老街逛夜市。五块钱一碗的麻辣烫,你一口我一口;十块钱能抓好几个娃娃,虽然技术烂一个没抓着,也能笑作一团;最后看一场夜场电影,那一个礼拜的辛苦就都值了。他那会儿一个月才挣多少?可给我形容起来,那眼睛里的光,亮得吓人。他说,那时候的感情,就像是兜里仅有的那张百元大钞,皱巴巴的,却捂得滚烫,觉得能为对方付出所有。
消失的“附近”
现在走在大丰附近,高楼一栋栋立起来,崭新的商场闪着冷冰冰的玻璃光。老街拆了,夜市没了,那些藏着故事的角落,正被规划整齐的停车场和连锁品牌店取代。我们生活里的“附近”,正在一点点消失。你想约个人,打开手机,选项倒是很多,人均一两百的餐厅比比皆是,好像不花这个数,就有点拿不出手。
环境在变,人心好像也跟着变了。节奏太快了,大家都急匆匆的,像赶地铁一样赶着认识,赶着判断,赶着进入下一段关系。有时候感觉,认识一个人,先看的不是感觉,而是各种外在的“条件”。那种在“附近”不期而遇,因为一个眼神、一次帮忙就熟络起来,慢慢升温的感情,似乎成了奢侈品。我们还能慢下来吗?还能在如今的大丰附近,找到那种不问前程、只为当下一点心动的感觉吗?
我试着把这问题抛给一个九零后的女同事。她愣了下,然后哈哈大笑:“哥,你这也太怀旧了!现在两百块,刚够我给游戏充个值,或者买支口红。谈恋爱?成本太高啦,时间、精力、情绪,哪样不是投入?”她的话很实在,代表了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想法。不是他们不相信感情,而是现实的压力,让大家都变得精明而谨慎。那种带着点傻气的、不计成本的投入,显得格外稀有。
但你说它完全绝迹了吗?我觉着也不尽然。或许它换了个形式存在。比如,你加班到深夜,另一半在家给你温着的一碗白粥;是你抱怨一句工作累,他二话不说帮你把堆积的袜子洗了;是两个人穷开心,挤在出租屋里用手机追同一部剧。这些瞬间,你说它值多少钱?它没法用两百块来衡量,但它承载的情感分量,或许比一顿豪华大餐更重。
这么一想,问题的关键,或许从来不是“200块钱的爱情”本身,而是它背后代表的那种状态——简单、真诚、愿意为彼此花心思。钱,只是个由头,是个象征。重要的,是那份不计较得失的心意,在如今这个时代,还能不能遇到,能不能被珍惜。大丰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?这答案,恐怕不在那条变了模样的老街,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