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丹江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男人偏爱的牡丹江胡同
要说牡丹江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那可真是藏着不少故事。这些弯弯绕绕的胡同啊,就像老棉袄里揣着的怀表,走得慢,却准得很。
大清早的胡同口,老陈正蹲在青石阶上卷烟。纸片子一展,烟丝匀匀地撒开,手指头那么一捻一卷,舌尖轻轻一舔封边,火柴“刺啦”一声——这天就算醒了。他眯眼吐着烟圈:“在这抽了叁十二年早烟,梧桐叶子落了一茬又一茬。”隔壁修车摊的老王拎着扳手路过,笑他:“你那些烟圈啊,能把新来的快递员绕迷路!”
巷子里的热闹劲儿
晌午太阳正毒,男人们却爱往胡同深处的老面馆钻。塑料凳子矮矮的,大伙儿得叉开腿坐。老板抻面的动作像在打太极,面团摔在案板上“啪啪”响。“宽汤多葱!”老熟客进门就喊。热汤下肚,有人说起孩子考上大学,有人抱怨鱼竿总挂底,面汤的热气混着男人们的笑声,把巷子填得满满当当。
要说牡丹江男人偏爱的牡丹江胡同,可不单是吃饭的地儿。剃头师傅老周还在用推子“咔嚓咔嚓”理发,墙上挂着九十年代的港星海报。等位的爷们儿就蹲在门槛上下象棋,车马炮杀得震天响。输了棋的老李直挠头:“这步不算!刚才巷口过摩托车分散我注意力!”
黄昏时分最有意思。放学的小孙子蹿进巷子,书包在屁股后头一颠一颠的。男人立马收起聊了一半的生意经,弯腰把娃娃架到肩膀上。暖黄夕照里,那些在单位绷着的脸,这会儿笑得比孩子还欢实。卖糖炒栗子的叁轮车“叮铃铃”摇过,空气里都是甜香。
前阵子旧城改造,听说要拆两条老胡同。那几天巷口总聚着人,老张摸着墙头的青苔不说话。这青苔啊,下雨时绿莹莹的,他们小时候都抠下来当过邮票。后来改造方案改了道,男人们碰面时还故作淡定:“我就说嘛,这破巷子谁要啊!”可转身掏钱买冰棍请全巷孩子时,手抖得零钱都数不利索。
夜深时分的胡同另有一番光景。晚归的摩托车灯像探照灯划过砖墙,几家窗户还亮着。可能是给老婆熬药的男人在扇炉子,也可能是写作业的中学生台灯还亮着。保安老刘打着手电巡夜,鞋底摩擦石板的声音,稳稳地沉进夜色里。
这些被男人偏爱的牡丹江胡同啊,说到底装的是日子本身。新开的奶茶店招牌越来越花哨,可剃头铺的转灯还在转。就像老陈说的:“在哪儿不能抽烟?可蹲在这儿,连烟灰落地的声音都听着对味儿。”巷子深处那棵老槐树,今年冒新芽比往年又早了叁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