潜江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潜江叁百元的情感故事
巷子口的炒粉摊冒着热气,老陈把叁轮车停在路灯下,等着最后一拨夜归的客人。我常来这儿吃宵夜,渐渐和他熟络起来。有天他忽然说:"你知道潜江附近300块钱的爱情吗?"我筷子上的米粉差点掉进碗里。
老陈说的不是风月场的事。去年冬天特别冷,有个在工地干活的小伙子总来买炒粉,每次都要求多加豆芽。后来老陈发现,小伙子会绕到后面巷子,把热乎乎的炒粉送给一个拾荒的老太太。问起来,小伙子腼腆地笑:"俺娘要是还活着,也这个岁数。"
叁百元能做什么
叁百块,在城里不够吃顿像样的火锅,却是那小伙子大半个月的晚饭钱。他硬是省下来,每天给老人送吃的,偶尔还带瓶治风湿的药酒。老人攒的废品卖了钱,悄悄往他工棚里塞过两回鸡蛋,他都趁夜又送回去了。这种潜江叁百元的情感故事,比电视剧里演的真实多了。
老陈给我看他手机里存的照片。除夕夜,他收摊早,路过巷口看见小伙子扶着老人在水龙头前洗手,准备吃饺子。工棚漏风,他们用塑料布遮着,昏黄的灯泡把叁个人的影子投在墙上。"那晚我也没回家,"老陈划到下一张照片,是工棚里简陋的年夜饭,"我媳妇送了饺子和腊肉过来,我们四个过的年。"
春天的时候,老太太的儿子从外地找来,跪在地上给小伙子磕头。原来老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,走失两年了。家里人印的寻人启事,就贴在老陈的炒粉车旁边,谁都没注意。儿子要给钱,小伙子死活不要,最后勉强收了叁百块——正好是他这半年给老人买食物的花费。
现在老太太被接走了,小伙子也随工程队去了别的城市。但这个故事还在夜市里流传,成为许多潜江附近300块钱的爱情传说中的一个。老陈的炒粉摊多了些奇怪的客人——有来打听哪里能做善事的,也有默默给流浪者多点一份炒粉的。
路灯啪地灭了,天边泛起鱼肚白。老陈收拾着锅灶,突然说:"其实那叁百块,小伙子后来塞给我了。"他撩起围裙擦擦手,"让我看见需要帮忙的人就用掉。到现在还没用完呢。"
第一缕阳光照进巷子,炒粉车推走时,轮胎在石板路上咯噔咯噔地响。我想起小伙子唯一说过的那句漂亮话:"在潜江这块地方,叁百块买不起房子,但能买个心安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