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怀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邻近的小巷
仁怀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邻近的小巷
每次从仁怀火车站出来,目光总会被对面那片低矮的房舍吸引。说真的,和站前广场的宽阔崭新一比,那儿就像是另一个被遗忘的世界。我常常想,那一条条狭窄的、紧挨着火车站的小巷子里,藏着的才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呼吸。
那天下午,我没什么急事,便动了心思,决定走过去瞧瞧。穿过马路,仿佛一步就跨进了不同的时空。喧嚣的车流声好像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了,耳边一下子安静下来,只剩下巷子里传来的、隐约的切菜声和几声犬吠。
巷子是真窄啊,两边的老房子几乎要贴在一起,晾衣竿从这边的窗台伸到对面的墙头,挂着的衣服在微风中轻轻摆动,像万国旗。阳光被切割成细长的光带,斜斜地打在布满青苔的墙根和湿漉漉的石板路上。空气里飘着一股复杂的味道,有老旧木头的沉香,有谁家正在炖肉的浓香,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、从火车站那边带来的尘世气息。
我慢悠悠地往里走,生怕打扰了这份宁静。一位坐在自家门口竹椅上的老人,手里摇着蒲扇,半眯着眼打量我。我朝他笑了笑,他也微微点头,算是打过了招呼。这种感觉很奇妙,你不是游客,更像是一个偶然路过的邻居。
再往里,景象又不同了。几家小小的店铺挤在巷子深处,一家理发店的旋转灯箱蒙了尘,但依旧固执地转着;一个杂货铺的老板娘正和熟客拉着家常,说的都是我听不大懂的本地土话,但那份熟稔和热络,是装不出来的。这里的一切,似乎都和几步之外的火车站没什么关系,它们有自己的节奏,慢悠悠的,按着自己的日子过。
我站在一个岔路口,看着另一条邻近的小巷蜿蜒着伸向更深处。那边似乎更安静些,偶尔有自行车铃叮铃铃地响过。我想,住在这里的人们,每天听着火车的汽声入睡、醒来,他们眼中的仁怀,肯定和那些匆匆过往的旅客看到的不一样。这条仁怀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以及它周边那些邻近的小巷,它们不是地图上的一个标记,而是许多人的生活本身。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巷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,昏黄的,温暖的。我转身往回走,重新汇入车站广场的人流中。回头再看,那片巷子已经隐没在沉沉的暮色里,但那份独特的、混合着生活气息的宁静感,却留在了心里。这趟偶然的穿行,比任何一次直达目的地的旅程,都更让我觉得充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