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旧品茶喝茶值得推荐的海选工作室,个旧好茶品鉴精选推荐工作室
走进个旧老城区那家不起眼的工作室时,空气中弥漫的茶香瞬间包裹全身。穿着棉麻衬衣的主理人正在给几位客人展示冲泡手法,热气从白瓷盖碗里袅袅升起。
“这片紫鹃普洱来自海拔1800米的生态茶园。”他边说边将茶汤倒入公道杯,琥珀色的液体在阳光下泛着金光,“很多朋友第一次来都会问,为什么你们的工作室要叫海选工作室?”
茶叶海选的独特门道
主理人笑着给我们斟茶:“其实就像演员海选,我们从上百种茶叶里反复比较,最后只留下十来款。去年试了七十多种滇红,最终只留下叁种——花香型、蜜香型和古树型。”他指着博古架上错落有致的茶叶罐,“每款茶都要经过五轮盲评,确保品质稳定。”
坐在我旁边的李女士是这里的常客,她接过话头:“记得有次我想找适合下午喝的熟普,他们居然拿出六种不同年份的让我对比。从2015年的勐海料到2021年的临沧料,那种细致程度,别处真没见过。”她轻轻晃着茶杯,“现在连我先生都爱上这里,周末常拉着朋友来品茶。”
工作室的西南角有个开放式茶台,上面整齐摆放着二十多种茶具。主理人每周会在这里举办小型茶会,有时专注某个山头的生普,有时比较不同窑口的瓷器对茶汤的影响。来这里的人渐渐形成了个有趣的圈子,有新茶友第一次接触功夫茶,也有资深茶客带着自己的珍藏来交流。
从茶园到茶杯的坚持
墙上挂着几幅茶园照片,主理人指着其中一张说:“这是我们合作的凤庆古茶园,树龄都在叁百年以上。每年春茶季,我会在茶山待整整一个月。”他泡开今年新采的古树红茶,茶汤橙红透亮,“亲自去茶园,才能确保每批茶叶都符合我们的标准。有时候为了一款好茶,得往返茶山好几趟。”
正在整理茶具的小陈是工作室的茶艺师,她补充道:“上个月我们淘汰了一款很受欢迎的大益熟茶,因为发现新批次的原料品质有波动。虽然老顾客都说喝不出来,但我们还是决定下架。”她认真地看着茶汤,“这么做可能会损失些生意,但对得起每位信任我们的茶友。”
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——每款茶叶罐旁都放着样品盒,里面是干燥的茶样。主理人解释:“这样老客户在家想回购时,可以对照着看干茶条索。我们连茶叶的完整度都要把关,碎茶率超过标准的坚决不收。”
窗外渐渐下起小雨,雨点敲打着青瓦屋檐。工作室里依然茶香氤氲,新来的几位年轻人正在体验手工压茶饼。他们把蒸软的毛茶放进石模,小心翼翼地在棉纸上盖工作室的印章。主理人走过去指导他们控制力度,说说笑笑间,茶香混着雨后的清新空气,格外沁人心脾。
离开时我带回了两款他们推荐的茶叶,包装简朴却别具匠心。翻开附赠的品饮手册,上面详细记录着每款茶的来历和冲泡建议。这样的个旧品茶喝茶值得推荐的海选工作室,确实让人感受到他们对茶的真挚热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