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度泄火的小巷子,平度那条僻静的小巷
平度这条小巷子,我打小就认得。它藏在老城区最不起眼的角落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墙角爬满厚厚的青苔。夏天走在里头,连知了的叫声都隔着层什么似的,闷闷的。
巷子口总坐着几个摇蒲扇的老人,他们认得巷子里每一块砖头。有回我路过,听见他们闲聊:“这条巷子啊,最是能让燥热的人静下来。”确实,不论心里揣着多大火气,一走进这条僻静的小巷,步子就不由自主慢了。
巷子深处的人家
往里走,能看见几户还住着人的老宅。木门虚掩着,偶尔飘出炒菜的香气。有户人家的石榴树探出墙头,秋天结满果子,红艳艳的。那家老太太常坐在门槛上剥豆子,见人就笑。
“这巷子窄是窄了点,”她慢悠悠地说,“可住着踏实。城里那些高楼,把人框在水泥格子里,心都憋坏了。”她说这话时,手里的豆子噼里啪啦落进盆里,那声音听着就让人心安。
我想起小时候,巷子还是孩子们的乐园。我们在这里玩捉迷藏,从巷头窜到巷尾,汗水湿透了衣裳。如今那些玩伴早已各奔东西,只有巷子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,像个沉默的老人,守着这座小城的记忆。
时间的痕迹
巷子两边的墙壁上,还隐约能看见几十年前的标语。字迹已经模糊,但仔细辨认,还能读出当年的语气。墙根处有孩童用粉笔画的歪歪扭扭的小人,旁边写着今天的日期——原来这条看似静止的巷子,依然在参与着新的生活。
平度泄火的小巷子这个说法,大概就是这么来的。不是真的有什么神奇功效,是这儿的节奏太慢了,慢到让人忘记着急。你看着墙头晒太阳的花猫,听着不知哪户传来的收音机声,心里的烦躁就像被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抚过。
有个开出租的老师傅跟我说,他每天午饭后都要来这儿走一圈。“开半天车,肚子里憋着火呢。可一走进这条平度僻静的小巷,看看这些老房子,听听鸟叫,那火气不知不觉就散了。”
我想,也许每个人心里都需要这样一条巷子。不需要多宽敞,不需要多热闹,只要能让人暂时逃离喧嚣,发会儿呆,喘口气。平度这条小巷子,就是这样的存在。
夕阳西下时,巷子被染成金黄色。有户人家在生火做饭,炊烟袅袅升起,带着柴火特有的香味。这味道让我想起奶奶家的厨房,想起那些不用着急的童年午后。
巷子还是那条巷子,青石板还是那些青石板。变化的只是我们这些来了又走的人。但不管什么时候回来,它都在那里,安静地等着,像童年记忆里那个永远不变的夏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