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远800元4小时不限次数品茶,开远八百元四小时任意饮茶
最近听朋友说起开远有个挺特别的茶摊,老板搞了个“八百块喝四小时”的玩法。乍一听觉得离谱,现在街上奶茶店二叁十块就能坐半天,谁愿意花这个钱?后来路过建设巷口,倒真看见个竹篱笆围起来的小院子,木牌子上就写着“开远800元4小时不限次数品茶”。
藏在巷子里的茶香
撩开蓝印花布门帘,老板正在炭炉前扇扇子,陶壶里咕嘟咕嘟冒着白气。他头也不抬地说:“随便坐,茶几下层有今年春摘的凤凰单丛。”我犹豫着问是不是真要八百,他这才抬头笑:“付了钱,这四个钟头里你喝的每片茶叶都不另外算钱。”
墙角有个穿工装的大哥专心摆弄茶海,已经泡到第五泡普洱。他冲我举举茶杯:“刚开始我也嫌贵,后来算算在茶庄点泡老班章就要叁百多,在这儿能把龙井、大红袍都尝个遍,其实划算。”他说话时,手里的茶壶稳稳注水,茶汤在白瓷杯里漾出琥珀光。
时间在茶海里慢下来
架子上摆着二十多个陶罐,用毛笔标着茶名。我先开了罐安溪铁观音,兰花香气扑鼻而来。第二泡时邻座大姐递来茶点:“配着吃点,单喝茶伤胃。”她每周都来,说在这待半天比做推拿还解乏。
转到第叁轮,我试着泡武夷山金骏眉。老板路过时指点:“水温再低些更好。”他弯腰调整电陶炉的温度,“很多人以为贵在随便喝,其实是贵在这四小时——现在谁能安心陪自己待这么久?”窗外的车流声隔着竹帘变得模糊,我突然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意付这笔钱。
穿工装的大哥临走前跟我说,他在这把《茶经》读完了半本。“在家总想摸手机,在这儿看着茶水沸腾,反倒能静心。”他挎上背包指指西斜的日头,“你瞧,光阴比茶汤还溜得快。”
老板收拾茶具时告诉我,常客里还有练书法的大学生。“她说在宿舍练字总被打扰,在这儿泡着茶写字,四个小时能写完叁卷宣纸。”他掀开新换的炭火,准备接待晚场的客人,“其实啊,开远八百元四小时任意饮茶不过是个由头,真正卖的是段不用赶时间的光阴。”
暮色染红窗棂时,我晃着杯中最后一点茶汤。算下来今天尝了六种茶,要是按茶庄价码早超千元了。但比起这个,更难得的是看完了一本搁置半年的书。手机在竹篮里安静地躺着,茶海里漂着的茶梗缓缓竖成个人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