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都各区私人外卖工作室,本地私厨外卖上门服务
这两天家里空调坏了,大热天的实在不想开火做饭,打开手机翻了半天,突然被一个叫“昌都各区私人外卖工作室”的推送吸引了。说实话,第一眼看到这个名称,我还以为是什么连锁品牌,仔细一看才发现是本地人自己搞的私厨外卖。
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了份藏式糌粑套餐,没想到送餐的居然是个穿着围裙的大姐。她乐呵呵地从保温箱里取出餐盒:“刚出锅的,辣椒酱是自家腌的,觉得不够味儿再跟我说。”这种带着锅气的亲切感,和普通外卖确实不一样。
厨房里的家乡味
后来和几个私厨老板聊过才知道,他们大多是本地居民,有的以前开过小饭馆,有的干脆就是家里做饭特别好吃的阿姨。现在通过微信群和短视频接单,每天就做那么十几份。我常光顾的卓玛阿姨说:“街坊邻居都说我做的酥油茶正宗,孩子们在外地工作,闲着也是闲着。”
这种私人外卖工作室最大的特色就是灵活。上周下雨不想出门,给小区对面的私厨发个消息,四十分钟就收到热腾腾的牦牛肉火锅。老板还特意多给了半份蔬菜,微信上嘱咐:“雨天潮湿,汤底多放了生姜。”这种人情味,在标准化外卖里确实难得。
现在我的外卖软件里存着叁四家这样的私人工作室。四川来的李姐擅长做麻辣香锅,她调的底料据说用了二十多种香料;年轻的扎西把传统藏餐改良成便于外卖的套餐,还在餐盒上手绘吉祥图案。虽说配送范围基本就在周边两叁公里,但胜在味道地道,用料也实在。
有时候晚上加班回来,看见小区门口停着私厨老板的电动车,保温箱里飘出饭菜香,总会想起小时候邻居家端来的热乎饭菜。现在大家都住楼房了,这种本地私厨外卖上门服务,倒让我重新尝到了那种邻里间的温暖。
前两天朋友来家里做客,我还特意点了私厨的家常菜。朋友边吃边感慨:“这酸菜炒腊肉,和我妈做的一个味儿。”后来我们都觉得,或许好吃的不仅是食物本身,还有那种带着人情味的烹饪心思。
现在天气好的周末,我经常看到这些私厨老板在菜市场挑选食材。他们和摊主熟络地聊着天,篮子里装着最新鲜的菌子、最肥美的河鱼。这样的场景让我明白,为什么同样的菜名,他们做出来的总是格外有滋味。
住在城东的表妹听说后,也在我这儿要走了几家私厨的联系方式。她说现在这种昌都各区私人外卖工作室在他们那片也渐渐多了起来,有时候几个邻居还会拼单点餐,既实惠又能尝到不同家的拿手菜。
夜幕降临的时候,望着窗外星星点点的灯火,我知道这些光亮里,或许就藏着某个私厨工作室温暖的灶火。锅里正炖着给夜归人准备的汤羹,飘散的香气里,都是这座小城独有的生活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