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青城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,附近人显示卖东西的如何辨别
最近和朋友聊天,提到在共青城用微信,总会刷到一些附近的人,头像挺显眼,签名也直接,什么“特产直销”“厂家货源”之类的。朋友突然问我:你说,咱们怎么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账号是做什么的呢??
这话还真问住了我。仔细想想,好像确实有点门道。有时候都不用点开资料,光看个昵称和头像,心里就大概有数了。这感觉有点像走在街上,哪些是商铺,哪些是住家,看门脸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。
头像和昵称里的“潜台词”
咱们先说最直观的头像和昵称。你想啊,普通人用微信,头像不是风景照就是自拍、宠物之类的,昵称也比较随意。但如果你看到一个账号,头像直接是商品图片,或者明显是网上下载的精修模特图,昵称里带着“础0”“批发”“诚信”这类字眼,那它大概率就是在做推广的。为啥很多名字以础开头?据说这样能在通讯录里排得靠前一点,方便你找到他。
再看个性签名栏,这块地方不大,但信息量可能很大。正经社交账号的签名,多是心情短语或者座右铭。而那些明确标注了产物类型、价格,甚至直接写“需要请加好友”“欢迎咨询”的,意图就非常明显了。当然,这也不是绝对的,有些人可能就是性格比较直接。但结合这几样来看,判断的准确率就高了很多。
我自己就碰到过,有个账号昵称叫“齿齿茶叶-小丽”,头像是个捧着茶叶盒的姑娘,签名是“共青城本地茶农,欢迎品尝”。你看,这信息给得就挺全乎,一看就知道是卖茶叶的,而且试图用“本地茶农”的身份来增加信任感。
朋友圈就是他们的“线上橱窗”
如果光看主页还拿不准,点进朋友圈基本就一清二楚了。普通用户的朋友圈,内容五花八门,生活琐事、分享链接、心情吐槽,什么都有。而营销号的朋友圈,内容就非常集中了。
基本上刷下来,满屏都是产物展示图、顾客反馈截图、收款记录,或者是一些煽动性很强的广告文案,比如“最后一天优惠”“爆款推荐”之类的。更新频率还特别高,一天能发好几条。你很难看到他们分享任何与业务无关的个人生活痕迹。整个朋友圈,就像一个精心布置的线上商品橱窗。
这种内容的高度同质化和商业化,是判断一个附近人账号性质的很关键的线索。毕竟,谁的生活会全是广告呢?
聊几句,感觉就更明显了
有时候出于好奇,或者真的有点需求,可能会尝试打个招呼。这一聊天,感觉就更清晰了。对方的回复往往非常迅速,而且开场白很模式化,比如“亲,需要什么?”“你好,想看哪款产物?”。
沟通过程中,他们会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向商品介绍和销售,对你的个人情况并不真正关心。如果你表现出一点犹豫,他们可能会立刻抛出优惠信息来促成交易。这种高效的、目标明确的沟通方式,和普通朋友之间漫无目的的闲聊,区别还是挺大的。
所以说,在共青城或者说在任何地方,想弄清微信附近的人是不是在做销售,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术。多留意一下他们的头像昵称特征、朋友圈内容以及沟通风格,这些日常的细节,往往就能告诉你答案。下次再刷到的时候,你可以留心观察一下,是不是这么回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