迁安小区上课约茶,迁安小区学习饮茶约见
这几天路过迁安小区花园,总能看到叁叁两两的人提着茶叶罐往活动室走。刚开始还纳闷,后来才听说社区开了个特别有意思的茶艺班,名字就叫"上课约茶"。你说这事儿新鲜不?把学习和喝茶凑一块儿,真是头回见。
上周叁下午我实在按捺不住好奇,也跟着邻居去蹭了节课。推开活动室的门,清雅的茶香扑面而来。二十多人围坐在长桌旁,桌上摆着各式各样的茶具。教茶艺的林老师正拎着玻璃壶演示怎么控制水流:"注水要像春蚕吐丝,绵绵不断..."有个大姐学得急,水壶一斜哗啦啦浇了满桌,大家笑得前仰后合。林老师也不恼,顺手拿起茶巾:"咱们慢慢来,喝茶本来就是个磨性子的活儿。"
当紫砂壶遇见玻璃杯
最能体现迁安小区上课约茶特色的,要数那些五花八门的自备茶具。退休的王爷爷抱着祖传的紫砂壶来,说这壶养了叁十年,泡出的铁观音带着檀香味。刚工作的90后小陈却掏出智能保温杯,能显示水温和泡茶时间。两种器具在桌上相遇时特别有意思,老茶客们围着小陈的电子杯研究,年轻人则轮流捧着王爷爷的紫砂壶端详。
林老师这时候说了句挺在理的话:"器具再花哨,终究是为人服务的。"她让我们用不同的杯子泡同款龙井,结果发现王爷爷的紫砂壶确实更醇厚,而玻璃杯泡的茶汤特别清亮。这种不较真对错的教学方式,让整个迁安小区学习饮茶约见变得轻松自在。
最让我触动的是坐在角落的李阿姨。她总是带着患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伴来上课,每次泡茶时都会握着老伴的手一起温杯。有次普洱茶的陈香飘散时,久未说话的老伴突然含糊地说了句"真香"。李阿姨眼眶瞬间就红了,悄悄转过头抹眼泪。后来才知道,他们年轻时就是在茶山相识的。
现在每周的茶艺课成了小区最热闹的聚会。上次课上学冷泡茶,大家把茶叶装进玻璃瓶,系上彩绳挂在窗边。傍晚的阳光透过那些晃动的瓶子,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像极了小时候看到的万花筒。或许这就是迁安小区上课约茶最动人的地方——在茶香氤氲里,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。
昨天看见几个学员课后还不愿散去,聚在石榴树下继续品鉴新到的凤凰单丛。王爷爷正在教小陈辨认岩韵,而李老伴安静地闻着杯底余香。忽然想起林老师说过的话:喝茶不必讲究太多章法,重要的是这份相聚的时光。确实啊,当茶香飘满迁安小区学习饮茶约见的课堂时,我们收获的远不止泡茶的手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