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铜峡学生约100名叁小时,附近学子约百名叁小时活动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9:23:09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下午的阳光格外温暖

九月的风吹过青铜峡,黄河水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金光。就在上个周末,一场特别的活动让这片土地变得热闹起来——整整一百名附近学校的学生,用叁小时完成了一场与家乡的深度对话。说来也巧,最初组织者还担心人数不够,没想到消息一传开,报名的学生瞬间就满了名额。

活动开始前,带队老师站在土坡上指了指远方:“咱们今天不走马观花,要像老朋友一样认识这片土地。”孩子们哄笑起来,有个男生小声嘀咕:“我都来过十几次了。”但很快他们就发现,这次的叁小时确实不一样。

最先引起大家兴趣的是水利工程遗址。望着那些斑驳的闸门,初二的王同学突然想起爷爷说过的话:“六十年前,我爷爷就是这里的建设者。”他伸手摸了摸水泥墙上的纹路,仿佛能触碰到那段激情岁月。旁边几个同学围过来,七嘴八舌地讨论起当年的施工场景,这些在课本里冷冰冰的知识,突然变得有了温度。

意想不到的收获

在青铜峡的芦苇丛边,发生了一段小插曲。叁个女生本来在写生,忽然发现有个老人在河边徘徊。上前询问才知道,老人是来寻找四十年前种下的柳树。学生们立刻分成几组帮忙,最后在滩涂边缘找到了那棵已经两人合抱粗的大树。老人激动地讲起当年的故事,这意外的相遇成了整个活动中最打动人心的片段。

随行的地理老师趁热打铁,直接在河滩上开起了临时课堂。他随手捡起一块石头:“你们看,这上面的纹路记录着黄河千万年的故事。”同学们传看着石头,有个女生恍然大悟:“原来我们脚下的每块石头都是历史书啊!”这种沉浸式的体验,让知识像黄河水一样自然流淌进心里。

活动进行到后半段,学生们自发组成了小组。有的在测量水质,有的在记录植被,还有的围坐在老榆树下,听当地居民讲述青铜峡的变迁。最让人惊喜的是,这些十四五岁的少年,居然和八十多岁的老人们聊得津津有味。代沟?不存在的,当提到童年趣事时,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,眼睛里都闪着同样的光。

夕阳西下时,活动接近尾声。带队老师原本准备了总结发言,却意外发现同学们早已有了自己的感悟。一个平时很内向的女生小声说:“我以前总觉得要走出去看看世界,今天才发现,最精彩的故事就在家门口。”她的话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共鸣,大家看着被晚霞染红的峡谷,突然都安静下来。

回程的车上依旧热闹,但话题已经从手机游戏变成了如何保护这片土地。有同学提议成立志愿者小队,定期来清理垃圾;还有的说要把今天的见闻写成文章。那个最初说自己来过十几次的男生,正认真地在本子上画着水坝的草图——他说要帮爷爷把记忆里的画面复原出来。

这场短短叁小时的活动,就像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。当大巴车驶离青铜峡,很多同学还趴在车窗上回望。或许很多年后,他们还会记得这个下午,记得黄河的风如何吹动少年的衣角,记得一百个同龄人如何一起重新认识了家乡的模样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