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山私人外卖工作室,唐山个人订餐服务坊
这几天我家楼下新开了家挺特别的小店,白底招牌上就简简单单写着"唐山私人外卖工作室"几个字。刚开始我以为是那种普通快餐店,直到有次加班回来碰见老板在门口整理保温箱,闲聊才知道他们只做预约订餐,菜单还得提前半天看微信群。
老板是个四十来岁的大哥,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说话带着唐山特有的上扬尾音。"咱这不比大饭店,"他递给我一张手写菜单,"但保证你吃到的每道菜都是刚出锅的。"我低头看那张有点皱的菜单,糖醋里脊、红烧带鱼这些家常菜后面,都用铅笔细心地标着建议食用时间。
灶火上的人情味
有次我提前下班,正好看见他们正在准备晚上的订单。厨房里叁个灶眼同时开着火,砂锅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,戴着白帽的师傅手法利落地颠勺,青椒肉丝的香味飘得满街都是。装盒时他们会在米饭上撒层芝麻,保温袋里还贴心放着张小卡片,写着"建议15分钟内食用口感最佳"。
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家属院里的张婶,谁家要是来不及做饭,去她家准能端回一锅热腾腾的饺子。现在这种暖心的感觉,居然在这家唐山个人订餐服务坊里重新找到了。
常订餐的李姐告诉我,她儿子挑食特别严重,但偏偏爱吃这家的鱼香茄子。"老板记得我家孩子不吃香菜,每次装盒前都单独给我留出一份。"她说这话时,手机正好收到明天的新菜单,上面用红色字体特别标注着"李姐订餐:无香菜"。
慢慢地我发现,这条街上亮着暖黄灯光的小店,成了很多老街坊的厨房延伸。王大爷老两口牙口不好,老板会把烧茄子多炖五分钟;隔壁写字楼的上班族赶项目,他们的保温箱能保证两小时内饭菜还是温热的。
有天晚上我去取餐,碰见老板正在核对明天的订单。厚本子上密密麻麻记着客人的口味偏好:张会计爱吃辣,刘老师不能吃味精,三楼的小朋友喜欢浇汁拌饭... ...我突然明白,这份看似普通的送餐服务,其实装满了对每个食客的用心。
现在我的冰箱上总是贴着他们每周更新的菜单,想吃哪个菜就提前微信说一声。有时候加班回来,看见保温袋挂在门把手上,打开还是烫手的。这份恰到好处的温暖,比那些华丽的外卖包装更让人踏实。
前两天路过时发现,他们开始在门口放个小黑板,写着当日的特色菜。夕阳西下时,暖光映在"唐山私人外卖工作室"的招牌上,偶尔有熟客推门进去取餐,隔着玻璃能看见厨房里忙碌却从容的身影。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烟火气吧,不张扬,却实实在在地温暖着每个寻常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