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江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,内江青春伙伴共同成长
操场上的汗水与笑声
操场上,初夏的风裹着栀子花的香气,把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传得好远。穿红色球衣的男生一个假动作晃过防守,却突然把球抛向篮筐右侧——扎马尾的女生恰好跑到那里,接球、起跳,球划出漂亮的弧线稳稳入网。“好传!”她抹了把汗,眼睛亮晶晶的。场边休息的同学们拍着矿泉水瓶当锣鼓,这画面让人想起小时候玩的老鹰捉小鸡,明明跑得东倒西歪,却莫名默契。
这种默契不是天生的。去年刚组队时,他们还像两群隔河相望的鸟儿——男生觉得女生抢球太文气,女生嫌弃男生总搞个人英雄主义。有次训练后,体育老师指着记分牌叹气:“你们看看,配合失误丢了12分。”那时没人想到,后来他们会为了研究战术,在放学后把课桌拼成临时沙盘,用橡皮当球员比划到天黑。
真正让关系破冰的,是上学期那个突然降温的雨天。教学楼突然停电,黑暗里不知谁哼起《朋友》,渐渐变成叁十多人的大合唱。有个平时沉默的男生摸黑跑到小卖部,抱回来热乎乎的奶茶:“我、我请大家…”那一刻,热水汽模糊了镜片,也软化了隔阂。后来他们总爱开玩笑:“原来友谊是奶茶味的。”
教室里的光影交织
如果说球场是青春的狂欢,那教室就是静默生长的土壤。靠窗那排课桌永远很抢手,不仅因为能看见香樟树,更因为那里形成了天然互助小组——数学课代表会给后排女生画函数图像,文科厉害的女生则会帮男生理清历史事件脉络。有次为准备校园文化节,他们用皱纹纸做内江糖业文化的微缩模型,弄得满手糨糊却笑作一团。
最让人难忘的是备战英语竞赛的那些傍晚。夕阳把课桌染成蜂蜜色,他们分组练习情景对话,把《梁祝》片段改编成英文版。演到化蝶段落时,负责音效的男生突然用树叶吹出伴奏,惹得路过的班主任趴窗台看了全程。后来他们得了二等奖,奖状现在还贴在教室后墙,旁边贴着那张排练时抓拍的照片——每个人都在笑,有个男生门牙上还沾着午饭后没擦掉的菜叶。
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,像春雨润物般改变着每个人。那个曾经在公开说话会脸红的男生,现在能淡定主持主题班会;总担心体育不及格的女生,居然在体能测试中拉着两个同学冲过终点线。他们发现,当男生的果敢遇上女生的细腻,当理科学霸的严谨碰撞文艺骨干的创意,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。
留在岁月里的光
毕业前那个傍晚,他们围坐在操场上玩“真心话大冒险”。有人被问起叁年里最暖心的瞬间,一个女生说:“是去年校运会我跑八百米摔倒时,隔壁赛道的男生停下来扶我,结果我们班方阵齐声喊‘陪她重跑’,整个赛道都在为我们让路。”她说完揉了揉发红的鼻子,旁边立刻有男生插科打诨:“早知道当时该拍视频,现在能敲诈你多少顿火锅啊!”
青春的故事从来不是单色图谱。就像他们共同照顾的那盆教室绿萝,最初只是光秃秃的几根枝条,如今早已爬满半个图书角。每次值日生浇水时,总会想起生物课代表的叮嘱:“别浇太猛,慢慢来才能长得好。”其实人和植物一样,内江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的这些年,那些晨读时的琅琅书声,运动会的呐喊助威,甚至为一道题争得面红耳赤的午后,都成了彼此成长的养分。
最近他们在筹备毕业纪念册,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——相册目录不是按时间排序,而是用“篮球场上的彩虹”“自习室的星光”“食堂的辣椒炒肉”这样的关键词。策划者说:“等十年后翻看,闻着味道就能想起今天。”暮色渐浓时,不知谁的手机在放《凤凰花开的路口》,歌声飘过爬满紫藤萝的长廊,惊起几只白鸽扑棱棱飞向天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