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阳品茶工作室,朝阳茶艺工作室雅集
周末的午后,阳光正好,我顺着导航拐进一条梧桐掩映的小巷。青石板路面上斑驳的光影随风晃动,仿佛在给行人指路。走着走着,一股清雅的茶香隐隐飘来——那是从「朝阳品茶工作室」半开的木门里溢出来的气息。
推门时铃铛轻响,穿棉麻长裙的茶艺师抬头对我微笑。她正在给几位客人演示盖碗冲泡的手法,动作行云流水,白瓷盖碗在她手中像只温顺的鸟儿。热水冲下去的瞬间,茉莉银针的香气倏地升腾,有个小姑娘忍不住轻呼:“好香啊!”
茶室里藏着四季
工作室的茶单很有意思,不是简单罗列茶名,而是按节气划分。立春的头采龙井还带着山野的鲜灵,霜降后的凤凰单丛则沉淀出蜜韵。茶艺师小林说,他们每个月都会调整主题,让来喝茶的人用舌尖感受时令变迁。
上次谷雨来时,我尝过今年新做的太平猴魁。茶叶在玻璃杯中舒展时,像一群翠绿的小精灵在跳舞。隔壁桌的老茶客捧着杯子端详了好久,喃喃道:“这茶汤清透得能照见人影呐。”
今天工作室正在办「朝阳茶艺工作室雅集」,长条茶席坐满了人。有位满头银发的奶奶正给大家分她带来的老白茶,说是珍藏了十五年的寿眉。茶汤呈琥珀色,入口是淡淡的枣香,喝下去整个胸口都暖融融的。
一茶一世界
其实刚开始我不太懂茶,总觉得每种味道都差不多。后来常来朝阳品茶工作室坐坐,慢慢能分辨出岩茶的岩韵、普洱的陈香、绿茶的鲜爽。有次尝到一款叫“鸭屎香”的单丛,名字听着奇怪,入口却是清甜的花果香,真是让人印象深刻。
茶艺师们从来不急着推销茶叶,倒是很乐意分享冲泡技巧。记得小林说过:“同样的茶叶,用不同水温、注水方式,呈现的滋味完全不同。”她教我冲泡金骏眉时,叮嘱水温要控制在85度,沿杯壁轻柔注水——试过之后才发现,原来自己在家也能泡出店里那般甘醇的茶汤。
窗外天色渐暗,茶席上的笑语却愈发温暖。新来的客人正学着用茶则取茶,动作虽然生涩,但眼神专注。角落里的姑娘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茶香的变化,笔尖划过纸面沙沙作响。我看着紫砂壶口袅袅升起的水汽,突然觉得,这大概就是生活该有的模样。
临走时小林包了一小罐桂花乌龙给我:“秋天干燥,喝这个润润喉。”走出工作室,茶香还萦绕在衣襟上。巷口的晚风拂过,捎来谁家厨房的饭菜香,与记忆里的茶味交织成这个秋天最妥帖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