栖霞火车站后面的巷子怎么走,附近小巷如何找到
初来乍到,有点犯迷糊
第一次在栖霞火车站下车,这心里头还真有点没底。出站口人潮涌动,各种指示牌看得人眼花缭乱。我这次来,不为别的,就是想找个朋友,他给的地址偏偏是“火车站后面巷子里那家老面馆”。这可把我难住了,这栖霞火车站后面的巷子怎么走呢?眼前是宽阔的马路和现代化的站前广场,这“后面”到底指的是哪儿?
我琢磨着,站在原地瞎想肯定不行,得找人问问。环顾四周,看到一位正在打扫的站内保洁阿姨,看面相挺和善的。我赶紧凑过去,脸上堆着笑:“阿姨,跟您打听一下,听说这火车站后面有些小巷子,我想去找家面馆,该怎么绕过去呀?”阿姨停下手中的活儿,用带着本地口音的普通话热情地指点我:“小伙子,你不进站,就从这个出站口往右拐,沿着站房旁边那条小路一直走,绕过那个大花坛,就看到一排老房子啦,那儿就是了!”
按照阿姨说的,我果然找到了那条通往“后面”的小路。看来,这附近小巷如何找到,关键就在于敢问、会问。火车站这种地方,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、附近开店的店主,或者像保洁阿姨这样的长期工作者,都是最好的“活地图”。
绕过花坛,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,和站前的车水马龙仿佛是两个世界。这里是一片略显老旧的居民区,蛛网般的电线在头顶交织,墙壁上爬着些斑驳的痕迹。几条小巷蜿蜒深入,生活气息扑面而来。有老人坐在自家门口摇着蒲扇乘凉,小孩子的嬉笑声从深处传来,还夹杂着饭菜的香味。我心里踏实了不少,这氛围,对了。
巷子里的别有洞天
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上,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。这栖霞火车站后面的巷子,还真是个宝藏地方。不光有我找的那家面馆,还有各种小吃摊、杂货铺、理发店……种类多得超乎想象。每家小店都很有年头的样子,店主和顾客慢悠悠地说着话,不像外面那样行色匆匆。
我一边走一边看,心里琢磨着,这附近小巷如何找到想去的具体店铺,又是个新问题。正巧看到一位大叔在店门口下棋,我便又上前请教。大叔比划着说:“你要找老张面馆啊?再往前走过两个路口,看到一棵大槐树右拐,门口摆着好多腌菜坛子的就是!”这种指路方式特别有生活气息,用的是“大槐树”、“腌菜坛子”这种地标,比门牌号好记多了。
最终,我不仅顺利找到了朋友推荐的面馆,还顺便把这片巷子逛了个大概。这次经历让我感触挺深的。在这个导航软件能带我们去任何“前台”世界的时代,像栖霞火车站后面的巷子怎么走这样的问题,反而把我们引向了城市更有温度、更真实的“后台”。那里藏着本地人的生活智慧,也藏着地图上找不到的人情味儿。
如果你哪天也路过栖霞火车站,时间不赶的话,不妨也去后面的巷子里转转。迷路了不用怕,张嘴问问路,说不定还能聊出点有趣的故事。那里的烟火气,和那碗热腾腾的汤面,肯定会让你觉得这趟绕路,特别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