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山500元一晚的同城约茶,同城约茶江山500元一夜
最近在朋友圈里,总能看到“江山500元一晚的同城约茶”这样的消息刷屏。说真的,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,我还以为是新开的茶室在做促销。几个朋友闲聊时提起这事,老张压低声音说:“你们不会真以为只是喝茶吧?”这话听着,倒让人心里泛起嘀咕。
上周末碰巧路过城东,我在那家叫“江月阁”的店门口驻足片刻。晚上八点多,玻璃门后的灯光调得昏黄,隐约能看见几个姑娘坐在沙发上玩手机。门口停着的几辆车上,下来几个中年男人,整理了下衣领就推门进去了。这场景,和普通茶馆确实不太一样。
那些藏在“约茶”背后的门道
我找了个在附近开便利店的老乡打听。他边擦柜台边说:“这地方啊,白天基本没人,一到晚上就热闹了。来的都是熟客,或者熟人介绍的。”他朝那边努努嘴,“500块钱,说是喝茶,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。前两天还有个小伙子跑来问能不能办会员卡呢。”
说来也巧,昨天打车回家,司机师傅倒是挺健谈。听说我在打听这事,他呵呵一笑:“这年头,挂羊头卖狗肉的还少吗?就我们这片区,我知道的就有叁家这样的‘茶馆’。都是差不多的套路,同城约茶江山500元一夜,明码标价。”他还说,这些地方通常开在居民区附近,既不显眼,又方便客人来往。
我忽然想起去年在城西也见过类似的招牌,当时没太在意。现在琢磨琢磨,这种生意似乎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。统一的报价,相似的服务内容,连宣传语都像是同一个模板刻出来的。“江山500元一晚的同城约茶”这个说法,简直成了行业暗号。
有个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朋友提醒我,这些场所经常打着茶艺、按摩的幌子,实际上在打擦边球。一旦被查,老板往往辩称只是提供喝茶聊天的场所。“但你说,普通茶馆谁会特意强调‘一晚’和‘同城约茶’这些字眼呢?”他说这话时,无奈地摇了摇头。
晚上回家刷手机,又看到那条熟悉的信息在本地群里转发。我不禁在想,这种生意之所以能存在,大概是因为抓住了某些人的心理需求吧。现代社会压力大,很多人下班后无处排遣寂寞,这类场所恰好提供了某种形式的陪伴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灰色地带的消费,终究存在不少隐患。卫生问题、安全问题,还有法律风险,都是需要考虑的。我认识的一个社区民警就说过,他们最近接到的好几起纠纷,都跟这类“约茶”场所有关。
想想也是,如果真是正经喝茶聊天,何必搞得这么神秘兮兮?正规的茶室巴不得开门迎客,哪会用这种暧昧的方式招揽生意。“同城约茶江山500元一夜”这种说法,本身就已经暗示了些什么。
今天早上路过江月阁,发现门口贴了张“内部装修”的告示。不知道是暂时避风头,还是真的关门大吉了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用不了多久,另一家类似的“茶馆”又会在别处开张。这种生意,就像野草一样,割了一茬又长一茬。
或许,这就是当下社会某个角落的真实写照吧。人们在夜幕降临时寻找慰藉,而有些人则从中看到了商机。“江山500元一晚的同城约茶”这个现象,恐怕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