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海那里有站小巷,北海那处有站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4:13:47 来源:原创内容

北海那里有站小巷,北海那处有站小巷。每次路过这个路口,我总会不自觉放慢脚步。站前街往右一拐,那条窄得只容两人并肩的小巷就藏在几棵老榕树后面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角爬满青苔,阳光透过交错的屋檐漏下来,在地上洒下细碎的光斑。

巷口那家竹升面店开了少说也有二十年。陈老板每天清晨四点就开始揉面,竹竿压面的声响成了整条巷子最早的闹钟。“这手艺啊,全北海就我们这家还在用竹竿了。”他边下面边跟我聊天,热气腾腾的锅里升起白雾,“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个,嫌累。”我常想,这条小巷能保留下来,或许就是因为有这些老手艺在坚守。

巷子里的烟火日常

往里走几步,李阿姨的杂货铺子总是很热闹。店面不大,东西却摆得满满当当,从针头线脑到酱油陈醋应有尽有。下午四点,放学的孩子们会挤在店门口买五毛钱的糖果,叽叽喳喳的像一群小麻雀。“慢点慢点,别摔着。”李阿姨嘴上这么说,手上却多抓了把糖果塞给孩子们。

再往深处,几户人家的门窗敞开着,能闻到飘出来的饭菜香。王奶奶坐在自家门槛上择豆角,看见我就招呼:“今晚做豆角焖面,要不要来一碗?”这条巷子最妙的就是这种人情味,谁家做了好吃的,总要分给邻居尝尝。住在这里的人都说,虽然房子旧了点,但这种亲近的感觉,住在高楼里是体会不到的。

傍晚时分,巷子迎来了它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。下班回家的人,买菜回来的人,还有遛弯的老人家,都在巷子里相遇。“下班啦?”“吃了没?”简单的问候此起彼伏。自行车的铃声响过,伴随着饭菜的香味,整条巷子活了起来。

我记得去年冬天,巷子面临拆迁的消息传开时,整个社区的人都急了。大家聚在巷口的榕树下商量对策,最后联名写了请愿书。陈老板说:“不是我们固执,是这条巷子承载了太多记忆。”幸运的是,后来这里被列入了历史风貌保护街区,总算保住了。

现在每次走在巷子里,我都会留意那些细节——墙缝里长出的小草,木门上褪色的春联,还有那些坐在家门口摇着蒲扇的老人。这些看似平常的景象,却在悄悄诉说着这条巷子的故事。北海那里有站小巷,它不只是一条通道,更像是一本翻开的活历史书。

夜深了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。只有几扇窗户还透着暖黄色的光,像是这座城市温柔的眼睛。我想,无论外面的世界怎么变,这条小巷都会以自己的节奏继续生活下去,成为北海这座城市最温暖的一道皱纹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