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夏100米内附近的人,附近百米内临夏居民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刚搬到临夏一个新小区,想找人帮忙抬个家具,或者单纯想知道隔壁单元住着什么样的邻居?这时候啊,手机上的“附近的人”功能,还真能帮上忙。
说起来,我和对门的老马就是这么认识的。那天我家水管爆了,水漫得到处都是,我在那个百米范围内的小区群里急吼吼地发了个求助。没几分钟,老马就拎着工具箱来敲门了。他一边帮我拧紧阀门,一边操着地道的临夏口音说:“嗨,街坊邻居住着,就隔着一堵墙,这点小事算个啥!”从那以后,我们两家就熟络了起来。
从线上到线下的温度
这个“临夏100米内附近的人”啊,说起来只是个冷冰冰的功能列表,但背后连着的,都是活生生的面孔。我们这栋楼的微信群,最开始也就是互相问问“你家停电没”、“谁家快递错拿了”,后来慢慢就变样了。楼上小李媳妇生孩子,群里瞬间刷屏道喜;楼下张奶奶子女在外地,大伙儿买菜时都会顺手帮她带一把。技术把物理距离缩短了,但真正让这百米之内产生温度的,还是人心。
我有时候在想,城市生活节奏这么快,邻居之间反而容易变得陌生。但在这个小小的范围内,借助“附近百米内临夏居民”这样的联系,那种老院子里的邻里情,好像又悄悄地回来了。昨天傍晚,我还看见几个邻居约着在小区空地上踢毽子呢,笑声隔老远都能听见。
当然啦,也不是说所有通过这个功能认识的人都能成为朋友。有时候也会碰到一些尴尬情况,比如偶尔收到奇怪的广告,或者并不想搭理的人。但这就像生活中其他事情一样,需要我们自己去分辨和把握。重要的是,它给了我们一个认识周围人的机会,至于后续怎么发展,那就看各自的缘分和选择了。
住在临夏这些年,我越来越觉得,所谓的社区感,不就是由这些百米内的点滴互动构筑起来的吗?从一句“你好”开始,到互相帮个小忙,再到逢年过节串个门。科技只是搭了座桥,真正走过去、产生交集的,还是我们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居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