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嘴山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,石嘴山周边初中生约一次500元
最近在本地论坛上总看到些奇怪的帖子,标题写着“石嘴山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,滚动屏幕又跳出个差不多的“石嘴山周边初中生约一次500元”。说真的,第一次看到这种标题我心里咯噔一下,这年头怎么连孩子的事都有人拿来当噱头?
上周在超市碰到邻居李姐,她正盯着手机发愁。一问才知道,她家读初二的孩子居然在偷偷联系这种“约伴学习”的群组。说是陪写作业,可价格高得离谱——整整五百块。李姐气得直跺脚:“现在这些孩子啊,怎么把学习搞成生意了?”
事情没那么简单
我特意托朋友打听了一圈,发现这事儿水挺深。有个在中学附近开文具店的老板说,确实有些社会青年在校门口转悠,专找穿校服的学生搭话。开口就是“帮忙写篇作文给两百”,或者“陪逛商场结算工资”。更让人担心的是,有些打着“石嘴山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旗号的帖子,内容写得模棱两可,很容易让人想歪。
你说这些孩子图什么呢?我侄女在石嘴山某中学读书,她同学里就有人接这种活。那孩子家里条件不好,想买个新手机,又不好意思总向父母要钱。结果接了两次“陪购”的活儿,现在整天琢磨怎么赚快钱,作业都应付了事。
其实站在家长角度想想,这事儿真让人后背发凉。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孩子随手就能看到各种信息。像“石嘴山周边初中生约一次500元”这种标题,对还没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初中生来说,简直就像糖衣炮弹。既能交朋友又能赚钱,多诱人啊?可谁知道屏幕后面藏着什么人呢?
昨天路过学校,正好放学时间。听见两个男生在讨论周末要去当“游戏陪练”,开价也是五百。一个说:“反正就打游戏,比送外卖轻松。”另一个接话:“对方要求开视频,加价一百。”我听着心里直打鼓——这些孩子根本没意识到,有些钱拿着烫手。
这事不能全怪孩子。现在社交媒体上到处是“00后月入过万”的推送,搞得孩子们都着急变现。可他们哪分得清什么是正经兼职,什么是陷阱?就像那个“石嘴山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的帖子,明眼人一看就觉得不对劲,但孩子可能真以为就是普通兼职。
我认识个初中班主任,她说最近班上学生特别浮躁。有个女生直言:“读书有什么用?陪人逛街一次就挣五百。”老师费了好大劲才让她明白,这种快钱就像泡沫,一碰就碎。真正能傍身的本事,还得靠踏踏实实学习。
说到这儿,想起我们小时候。那会儿零花钱少,最多也就是帮邻居送报纸、照看小孩。现在倒好,动辄几百块的“陪伴服务”,把人际关系都标上了价码。特别是“石嘴山周边初中生约一次500元”这种模糊表述,简直是在钻空子。
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,光靠堵是没用的。得让孩子们明白,什么时候该赚钱,该怎么赚正当的钱。比如周末帮老师整理资料,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,这些经历比那五百块珍贵多了。
今天早上看到个好消息,有家长自发组了巡逻队,在学生常去的奶茶店、书店转悠。见到有社会人士纠缠学生就上前询问。虽然辛苦,但至少让孩子们知道,还有大人在守护他们的成长。
说到底,那些打着“石嘴山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幌子的行为,就像给孩子们设的迷魂阵。我们得擦亮眼睛,教会孩子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。毕竟青春只有一次,走错一步可能影响一辈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