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乌50元钱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哪找,附近哪里有50元临时女工
这几天在义乌劳务市场转悠,总听见有人压低声音打听——50元钱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底上哪儿找?说实在的,第一次听见这话我也愣了下,这价钱听起来简直像十年前的行情。
劳务中介老张端着搪瓷缸直摇头:"现在哪还有固定价码?技术零工一天叁百起,搬货的临时工时薪也得二十五块。要是真碰上开口要五十块干全天活的,可得留神是不是骗局。"他指着市场东南角,"上周有个大姐就被黑中介坑了,说好日结两百,干完活只给五十还扣身份证。"
劳务市场的明码标价
我在针织作坊区见到正在剪线头的李姐。她撩起额前汗湿的头发苦笑:"五十块?现在买个盒饭都要十五块了。我们这些做手工的计件算钱,缝完一打罢恤领子能拿七块,手快的一天能接十几单。"她脚边堆着半人高的衣物,指甲缝里还嵌着彩线,"倒是有些日结的包装零工,但最少也得一百二一天"。
超市仓库正在招夜间理货员,红纸黑字写着时薪28元。保安大叔插话:"招工广告都贴叁个月了,现在年轻人宁愿送外卖——时间自由,挣得还多些。"
那么为什么还会有"义乌50元钱一次"这种说法在流传呢?或许是把某些特殊行当的传言张冠李戴了。就像小区物业说的,现在正规家政擦玻璃都要四十块一平方,还得提前叁天预约。
巷子深处的招工暗语
老街电线杆上偶尔能看到用粉笔写的招工暗号,什么"长期诚聘50元/次"之类的。在城中村绕了叁圈,终于找到个知情的老师傅。他蹲在修车摊前摆摆手:"那都是骗刚进城的老实人!先收两百押金,干两天就说达不到标准辞退。"
确实如此,现在连发传单的都要求日结100元还包饭。我在江北劳务市场蹲守两天,发现最急招的岗位是电商打包工,工钱按件计算,手快的老手月入能过六千。不过这对技能有要求,得会操作打单机,还得熟悉快递系统。
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,附近哪里有50元临时女工?或许只有那些按小时计费的简单手工活能接近这个价。比如黏贴首饰盒子,穿手链珠子之类的,但这类零工通常集中在固定作坊,很少流到外面零散招工。
劳务市场办公室的小王给我看备案登记表:"正规公司招临时工必须备案,时薪低于25元的我们根本不给批。那些传说中五十块干全天的事,真要遇上可得报警。"他电脑里存着上个月查处黑中介的卷宗,有个服装加工厂用这种套路骗了二十多个女工。
夜幕降临时的劳务市场别有洞天。叁轮车摊主们边炒粉边议论,说有些招工贩子专挑深夜来物色不懂行的。有个江西来的大姐告诉我,她第一次来找工就被骗去郊区仓库,说好日薪150元,结果十天活干完只结到800。
站在天桥望着楼下穿梭的电瓶车车队,突然明白劳务市场就像个流动的江湖。这里既有机遇也有陷阱,关键是要认准正规中介,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。那些听起来过分美好的招工信息,多半藏着看不见的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