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尔果斯百元小巷,霍尔果斯百元胡同漫步
站在霍尔果斯百元小巷的巷口,耳边飘来烤包子的滋滋声,空气中混着孜然和烤肉的香味,这哪里是条普通的小巷,分明是个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场。
巷子窄得恰到好处,两侧摊位几乎要挨在一起。卖干果的维吾尔族大爷抓了把杏干塞过来:“尝尝嘛,不甜不要钱。”隔壁的铁架上挂着刚宰的羊,还冒着热气。这里买东西得靠挤,但奇怪的是,谁都不着急,好像时间在这条小巷里走得特别慢。
百元能吃出什么花样
揣着一百块钱,我从巷头开始逛。五块钱的烤包子先来两个,外皮酥脆,咬开滚烫的肉汁差点烫了舌头。再花二十块坐在路边摊,现拉的拌面筋道,配着酸辣的凉皮,老板顺手给舀了碗面汤:“原汤化原食。”走到半路,发现个卖玛仁糖的摊位,各种坚果压成的糖块闪着诱人的光泽,十块钱就能买一大块。
最让我惊讶的是,在这里花钱不用精打细算。叁十块的羊毛袜子,十五块的手工皂,剩下二十块还能给闺女挑串彩色珠子编的手链。在别处一百块可能就够吃顿饭,在这里却能把肚子填饱,再拎着大包小包回家。
巷子深处的老茶馆更有意思。花八块钱要壶茯茶,穿校服的中学生、戴白帽的老爷爷都挤在同一个炕上。旁边的大叔看我好奇,操着生硬的普通话解释:“我们在这喝茶聊天,一下午就过去了。”是啊,在这条霍尔果斯百元小巷里,时间好像真的可以这么慢悠悠地流淌。
小巷里的异国风情
走着走着,突然听到有人在说俄语。转头看见几个金发碧眼的游客,正和卖香料的老板比划着讨价还价。原来这条巷子往西不远就是边境,经常有哈萨克斯坦的商人过来进货。
卖望远镜的摊主告诉我,他家的货都是从隔壁口岸来的。“你看这个,”他递过来一个军用望远镜,“在商场要卖四五百,我这里一百五。”见我犹豫,他又拿出个小巧的,“这个八十,看对面山上的羊群清清楚楚。”我试了试,果然连对面山坡上啃草的羊都能数清有几只。
再往前是个卖套娃的摊子,最大的那个套娃快到我腰际。摊主是个俄罗斯族大姐,她一边擦拭着套娃一边说:“这些都是从霍尔果斯口岸来的正品,大的贵,小的五十块就能买一个。”她手上那个小套娃画得格外精致,鲜亮的红色裙子,眉眼弯弯的笑容,看着就让人欢喜。
在这里转悠,你会恍惚觉得自己不在中国,又或者说,这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边疆——各种文化、语言、商品在这里交汇融合,构成了独特的风景。
天色渐晚,小巷亮起暖黄的灯。卖烤串的摊子前排起了队,炭火把羊肉串烤得滋滋作响。我找了个空位坐下,要了五串烤肉、一个馕,才花了二十五。邻座的大哥是从乌鲁木齐开车来的,他说每次来霍尔果斯都要到这条巷子转转,“别的地方找不到这个味道了。”
是啊,在这个什么都讲究高端精致的时代,还能有条巷子保持着这么亲民的价格,这么浓的生活气息,确实难得。霍尔果斯百元胡同漫步的乐趣,大概就在于这份实实在在的烟火气吧。临走时,我又回头看了眼这条亮着灯火的小巷,它依然热闹着,喧嚣着,像永远不会打烊的市井盛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