赣州大学城有测辫暗语吗,大学城附近是否存在测辫暗语
那天和几个老同学聚餐,有人突然提了一嘴:“你们听说过吗?好像赣州大学城有测辫暗语这回事?”桌上瞬间安静了半秒,接着大家都笑起来。有人说这八成又是哪个无聊的人编的段子,也有人若有所思地低头翻手机。我倒是挺好奇的,这种传言到底是怎么冒出来的?
说起来,大学城周边确实挺热闹的。从红旗大道到黄金校区,沿街密密麻麻开着各种小店,奶茶店、网吧、小餐馆总是挤满了学生。晚上路灯亮起来,叁叁两两的年轻人坐在路边摊撸串,空气里飘着烧烤味和年轻的笑声。在这种环境下,有点什么传言似乎也不奇怪。
年轻人之间的梗和玩笑
我特意问了几个在那边读书的学弟学妹。一个学妹听了就笑:“什么暗语不暗语的,我们平时在群里聊天,确实会编些好玩的梗。”她举了个例子,比如有人会在群里发“今晚图书馆修仙”,其实就是通宵复习的意思;“求带飞”可能是想找学霸辅导功课。这些年轻人自己发明的“黑话”,更多是同学之间闹着玩的。
另一个学弟说得更直白:“要说yp暗语,那真没听说过。倒是有时候在表白墙看到些 cryptic 的留言,什么‘周三下午穿蓝色卫衣的女生,能认识一下吗’,这不算什么暗语吧?”
想想也是,现在年轻人交流方式五花八门,用些只有小圈子才懂的词再正常不过。但要把这些和什么暗语扯上关系,那就想太多了。
我在大学城附近的几个奶茶店坐过几次。学生们聊得最多的,无非是哪个老师的课容易挂科,周末去哪里玩,或者吐槽食堂的菜又涨价了。偶尔能听见有人商量晚上去哪个碍罢痴,或者约着打篮球,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社交。
网络传言从何而来
那么,“测辫暗语”这种说法到底怎么来的呢?我翻了不少本地论坛,发现早在两叁年前就有人断断续续讨论过。有个帖子挺有意思,楼主信誓旦旦说朋友亲眼见过,但追问具体细节时,又变得含糊其辞,最后干脆不回复了。
还有个网友分析得挺在理:“这种传言大多是这样的——先有人开玩笑编个故事,然后一传十十传百,传着传着就变味了。可能最初就是有人恶作剧,在厕所隔间写了串数字,被人看到后就开始胡思乱想。”
实际上,我在大学城走了一圈,特意留意了公告栏、电线杆这些地方,除了常见的考研辅导、兼职招聘,真没发现什么可疑的内容。问了几家便利店老板,他们都摇头说没注意过这种事。“学生们都挺好的,偶尔闹腾点,但没见有什么出格的。”
说到底,大学城就是个年轻人聚集的地方,有点传言不奇怪。但要是认真去找什么“测辫暗语”,恐怕要失望了。大家更关心的是明天早上有没有课,食堂哪个窗口的饭菜好吃,或者周末该去哪里放松。
换个角度想,为什么这种传言会有市场?也许是因为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心总是很强的。大学城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,自然容易成为各种故事的背景板。但真实的生活往往比传言平淡得多,也温暖得多。
下次如果再听到类似的说法,或许可以多问一句:“你亲眼见过吗?”很多时候,传言就像夏天的雷阵雨,来得快去得也快,等雨过天晴,你会发现街道还是那条街道,学生们照样背着书包匆匆赶课,一切都没什么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