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余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高价通话叁小时
这事儿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就在咱们扶余这个小地方,有个初中生花了整整五百块钱,就为了打叁小时电话。听到这个消息时,我正喝着水,差点没呛着——啥电话这么金贵?跨国长途也没这么夸张吧?
后来才弄明白,电话那头不是什么海外亲戚,而是个补课老师。这孩子数学老是跟不上,家长急得团团转,托了好几层关系才联系上省城有名的辅导老师。人家明码标价:五百块叁小时,专门指导难题。
这笔账该怎么算
我掰着手指头算了算,一小时要一百六十六块多,够买叁十多杯奶茶了。隔壁张阿姨听说后直咂嘴:“现在养孩子真金贵,我闺女上大学时家教才八十块一小时。”可转头她又叹气:“但能咋办呢?别人家孩子都在补课,咱不补不就落下了?”
那个扶余初中生的妈妈私下跟我说,其实心里也肉疼。可是上学期期末,孩子数学才考了六十八分,再这么下去高中都考不上。她和丈夫都在本地工厂上班,这五百块相当于她四五天的工资。“但孩子的前程,哪是钱能衡量的?”她说这话时,声音轻轻的,像是说给我听,又像是说服自己。
说实话,这事儿让我想起小时候。那会儿遇到不会的题,要么第二天问老师,要么找邻居家哥哥姐姐帮忙。现在倒好,直接花钱买时间,买知识,还买心安。
电话那头的故事
我特意打听了一下那位收五百块叁小时的老师。人家确实是省重点学校的名师,带出过不少数学竞赛获奖的学生。他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,能挤出叁小时给一个乡镇初中生,据说还是看在中介朋友的面子上。
你猜怎么着?这叁小时还真管用。那孩子妈妈说,第一次通话后,孩子竟然主动拿出数学书来了——这在以前简直不敢想。老师不光讲题,还教他怎么学数学,怎么找规律。用孩子的话说,“原来数学不是天书啊”。
不过这事儿在邻里间传开后,议论可不少。有人说值,有人说冤。老李叔就嘀咕:“咱们那会儿哪有什么补课,不也考上大学了?”他儿子在旁边插嘴:“爸,那能一样吗?现在竞争多激烈您知道吗?”
确实,时代变了。现在的教育,好像成了军备竞赛,家长孩子们都身不由己地卷进去。那个扶余初中生的事,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好多人的焦虑和无奈。
说到这儿,我又想起个细节。那孩子最近变化挺大,以前放学就抱着手机不撒手,现在居然会自己找数学题做了。虽然五百块叁小时电话费听着吓人,但要是真能点燃学习的兴趣,好像也不全是钱的事。
其实类似的扶余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事件,在别的地方也有。我有个亲戚在南方县城,他们那儿更夸张,有的家长凑钱请省城老师视频上课,一个孩子听课,好几个孩子旁听。这精打细算的劲儿,既心酸又让人感动。
教育这事儿,从来都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。那个愿意花五百块打电话的家长,那个愿意抽时间指导乡镇孩子的老师,还有那个终于对数学开窍的初中生,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寻找教育的另一种可能。
窗外传来孩子们放学的喧闹声,我忽然想,要是学校里的老师都能把学生教明白,要是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没那么大,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么多高价补课的故事了?但这好像又不是简单能说清的事。
对了,差点忘记说,那个扶余初中生最近的数学小考,破天荒地考了八十二分。他妈妈在电话里告诉我这个消息时,声音里的喜悦藏都藏不住。这五百块叁小时电话,值不值?答案可能就在这八十二分里,又不全在这八十二分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