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阜上课资源喝茶,曲阜学习空间品茶
路过曲阜老城区那家挂着竹帘的茶馆时,窗里飘出的茶香总让我想起大学图书馆的味道。你说怪不怪?明明是两个毫不相干的地方,可那些捧着书本的年轻人坐在榆木桌前的样子,倒真像是在自习室里用功。
二楼的隔间里常能遇见考研的学生。有次看见个男生对着《教育学原理》划重点,手边的青瓷杯冒着热气,砚台墨锭倒是摆得齐整。老板说这孩子连续来了半个月,总点最便宜的日照绿,却能把一壶茶喝出叁泡滋味。
当茶香遇见书香
说来也妙,曲阜这座小城藏着不少这样的曲阜上课资源喝茶好去处。南门里那家新式茶坊,老板特意在书架摆了《论语》和《诗经》。常能听见隔间里传来轻轻的讲课声,那是本地的语文老师在给高中生辅导古文。紫砂壶里泡着的金骏眉,倒像是给之乎者也的句子添了些活气。
记得有回碰见个特别会挑地方的姑娘。她总在午后带着笔记本电脑过来,点单时总要问句:“今天的水温够不够九十度?”后来才知她在准备教师资格考试,说在这儿写教案特别有灵感。那些茶盏与书页碰撞的细碎声响,反而比绝对安静更让人专注。
城东新开的共享书茶室更是热闹。花二十五块要杯泰山女儿茶,就能在临窗的座位上呆整个下午。有时能看见有趣的光景:左边桌在讨论微积分,右边桌在读《春秋》,而中间那桌的茶艺师正在演示关公巡城。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,竟意外地和谐。
这种曲阜学习空间品茶的模式,倒让传统茶馆找到了新活法。老板们现在都乐意在墙角添个书架,在厢房拉根网线。你说这是茶馆还是教室?好像都说得通。那些抱着平板电脑画设计图的美院学生,不就着龙井的清香,把创意作业渲染得格外生动。
最近发现连曲师大的学生也爱往这儿跑。他们说在茶馆小组讨论特别有效率,比教室自在,比咖啡厅安静。有时争论激烈了,老板还会适时续壶热水,那升腾的蒸汽仿佛能把僵持的思路熨烫平整。
茶案上摆着参考书,盖碗旁搁着荧光笔,这样看似矛盾的组合,在曲阜的茶馆里却成了寻常风景。或许正是这片土地特有的文脉,让茶香与墨香自然而然交融在一起。下次你若路过,不妨掀开那道竹帘看看——那些在氤氲茶烟里闪动的眼眸,正映照着千年文脉的当代新生。